彼狂

上古杳默无人声,日月不忒山川平。 人与鸟兽相随行,祖孙一死十百生。 万物不给乃相兵,伏羲画法作后程。 渔虫猎兽宽群争,势不得已当经营。 非以示世为聪明,方分类别物有名。 夸贤尚功列耻荣,蛊伪日巧雕元精。 至言一出众辄惊,上智闭匿不敢成。 因时就俗救刖黥,惜哉彼狂以文鸣。 强取色乐要聋盲,震荡沈浊终无清。 诙诡徒乱圣人氓,岂若泯默死蚕耕。

译文:

远古时期,一切都渺茫幽寂,听不到人类的声音,日月运行准确无误,山川宁静平和。 人和鸟兽一同相伴行走,祖辈死去,孙辈诞生,一代又一代,人口逐渐繁衍增多。 当万物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时,相互之间便开始争斗。伏羲创造了八卦之法,为后世立下了准则。 他教会人们捕鱼狩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体之间的争夺,形势所迫,这也是不得不做的谋划。 这并非是为了向世人显示自己的聪明,而是要对万物进行分类,让它们都有各自的名称。 后来人们开始夸赞贤能、崇尚功绩,划分耻辱与荣耀,各种虚伪欺诈的手段日益巧妙,损耗了人的天然本性。 那些至理名言一说出来,众人就会感到震惊,智慧高超的人只好把自己的见解隐藏起来,不敢有所成就。 有人顺应时俗去拯救那些遭受苦难的人,可惜啊,那些狂妄之人却凭借文章来沽名钓誉。 他们强行追求声色之乐,蒙蔽人们的耳目,让社会风气变得混浊不堪,始终无法清明。 他们那些荒诞怪异的言论只会扰乱圣人教化下的百姓,哪里比得上那些默默耕耘、像蚕一样埋头劳作的人呢。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