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昌叔赋雁奴

雁雁无定栖,随阳以南北。 嗟哉此为奴,至性能恳恻。 人将伺其殆,奴辄告之亟。 举群寤而飞,机巧无所得。 夜或以火取,奴鸣火因匿。 频惊莫我捕,顾谓奴不直。 嗷嗷身百忧,泯泯众一息。 相随入矰缴,岂不听者惑。 偷安与受绐,自古有亡国。 君看雁奴篇,祸福甚明白。

译文:

大雁啊大雁没有固定的栖息之所,它们追随着温暖的阳光在南北之间迁徙。 可叹啊这雁奴,它性情真诚又善良。 当有人趁大雁们疲惫准备捕捉它们时,雁奴总是急切地发出警报。 整个雁群被叫醒然后飞走,那些设下机关算计大雁的人就一无所获。 到了夜里,有的人用火来捕捉大雁,雁奴一叫,火就会被熄灭隐藏起来。 可是大雁们频繁地被惊扰后,就不再认为雁奴是对的了,还责怪雁奴不诚实。 雁奴发出悲哀的叫声,心中满是忧虑,而雁群却昏昏沉沉地只顾着自己一时的安逸。 后来它们跟着雁群一起落入了猎人的箭网,这难道不让听到这个故事的人感到困惑吗? 贪图一时的安逸和受人欺骗,自古以来就有因此而亡国的例子。 您看看这雁奴的故事,其中的祸福道理是多么明白清楚啊。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