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二首 其一

子云游天禄,华藻锐初学。 覃思晚有得,晦显无适莫。 寥寥邹鲁后,于此归先觉。 岂尝知符命,何苦自投阁。 长安诸愚儒,操行自为薄。 谤嘲出异己,传载因疏略。 孟轲劝伐燕,伊尹干说亳。 叩马触兵锋,食牛要禄爵。 少知羞不为,况彼皆卓荦。 史官蔽多闻,自古喜穿凿。

译文:

扬雄早年在天禄阁中学习,那时他才华初露,文字辞藻十分锐利,正是刚刚开始学习钻研的阶段。 到了晚年,他经过深入的思考有了深刻的领悟,对于事情的隐晦和显明,都不刻意去偏向或否定,能够秉持一种客观公正的态度。 在孔子、孟子等邹鲁贤圣之后的漫长岁月里,人才寥寥,扬雄算是最早能领悟大道的人。 他怎么会真的懂得所谓的符命之说呢?又何苦因为一些事情而自己跳楼呢。 长安城里那些愚蠢的儒生,他们自己的操行本来就浅薄。 他们因为扬雄和自己观点不同就进行诽谤嘲讽,而史书在记载的时候也因为粗疏简略而以讹传讹。 当年孟轲曾劝说齐国伐燕,伊尹也曾主动去游说商汤。伯夷、叔齐曾在武王伐纣时叩马进谏,触到了兵锋;宁戚曾经通过喂牛来求取禄爵。 稍有见识的人都会觉得这些事情是羞耻而不会去做的,更何况扬雄这样卓越出众的人呢。 史官们被过多的传闻所蒙蔽,自古以来就喜欢牵强附会、穿凿附会地解释事情。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