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御史汴渠

郑国欲弊秦,渠成秦富彊。 本始意已陋,末流功更长。 维汴亦如此,浚源在淫荒。 归作万世利,谁能弛其防。 夷门筑天都,横带国之阳。 漕引天下半,岂云独荆扬。 货入空外府,租输陈太仓。 东南一百年,寡老无残粻。 自宜富京师,乃亦窘盖藏。 征求过夙昔,机巧到莛芒。 御史闵其然,志欲穷舟航。 此言信有激,此水存何伤。 救世讵无术,习传自先王。 念非老经纶,岂易识其方。 我懒不足数,君材仍自强。 他日听施设,无乃弃篇章。

译文:

当年郑国本想让秦国疲敝,结果他主持开凿的郑国渠修成后,秦国反而富强起来。最初他的意图是很狭隘的,但这水渠后续却发挥了更长久的功效。 汴渠也是这样的情况,当初开挖汴渠的源头动机是出于统治者的荒淫玩乐。然而它最终却成为了造福万代的水利工程,谁又能忽视它、废弃它的防护呢? 夷门后来成为了都城(这里指开封),汴渠就像一条横带贯穿在国家的南部。它承担的漕运量能占到天下的一半,又岂止是运输荆、扬地区的物资呢。 各地的货物通过它运入国库,租税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京城的太仓。东南地区这一百年来,连老弱者都不愁粮食。 本应该让京城富足起来,可如今京城的储备也很窘迫。朝廷的征敛比以往更加过度,搜刮的手段细致到了极其微小的事物。 吴御史怜悯这种状况,立志要深入探究舟航漕运之事。他这番言论确实是有感而发,汴渠的存在又有什么坏处呢? 拯救世道并非没有办法,先王就传下了治理的经验。只是我不是擅长筹划治理国家大事的人,哪里容易识别出正确的方法呢。 我比较懒散,不值得一提,而您才华出众且奋发图强。日后等着看您大展身手,说不定都没时间再去做诗文了。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