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并

三代子百姓,公私无异财。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赋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 奸回法有诛,势亦无自来。 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难裁。 秦王不知此,更筑怀清台。 礼义日已偷,圣经久堙埃。 法尚有存者,欲言时所咍。 俗吏不知方,掊克乃为材。 俗儒不知变,兼并可无摧。 利孔至百出,小人私阖开。 有司与之争,民愈可怜哉。

译文:

在夏、商、周三代时期,对待百姓如同子女一般,公家与私人之间并没有不同的财物观念。君主牢牢掌握着国家的权柄,就好像上天掌控着北斗七星一样。给予百姓什么,都是由君主自己决定。那时候,土地兼并这种行为被看作是邪恶不正的事情。既然是邪恶不正的行为,按照法律就会受到惩处,所以这种兼并的势头也根本无从兴起。 可是到了后世,君主却颠倒地把持权柄,百姓就变得难以管理了。秦始皇不懂得这个道理,还为寡妇清修筑了怀清台来表彰她(暗示对兼并行为的一种变相鼓励)。社会的礼义道德一天天变得淡薄,古代圣人的经典也长久地被埋没在尘埃之中。虽然还有一些古代的法律留存下来,但是想要谈论这些来改变现状,却常常会遭到当时人们的嘲笑。 那些庸俗的官吏不懂得治理国家的方法,反而把搜刮百姓钱财当作有才能。那些迂腐的儒生不懂得根据时代变化而改变,认为土地兼并现象不需要去加以摧毁抑制。如今获利的途径多得数不清,那些小人私自掌控着这些获利的渠道。官府想要和他们争夺利益,百姓的处境就更加可怜了。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