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行

望夷宫中鹿为马,秦人半死长城下。 避时不独商山翁,亦有桃源种桃者。 此来种桃经几春,采花食实枝为薪。 儿孙生长与世隔,虽有父子无君臣。 渔郎漾舟迷远近,花间相见因相问。 世上那知古有秦,山中岂料今为晋。 闻道长安吹战尘,春风回首一沾巾。 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

译文:

在望夷宫里,赵高指鹿为马,颠倒黑白,秦朝的百姓大半都累死在长城脚下。 躲避乱世的可不只有隐居商山的四位老翁,还有那桃源中种植桃树的人。 他们来到这里种植桃树已经过了好几个春天,采摘桃花、食用果实,用桃树枝当作柴薪。 子孙后代在这里生长,与外界完全隔绝,虽然有父子亲情,却没有了君臣等级之分。 一位渔郎划船前行,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远近,在桃花丛中与桃源人相遇,于是互相交谈起来。 桃源里的人哪里知道世上曾经有过秦朝,山里的他们又怎会料到如今已经到了晋朝。 听说长安城里战火纷飞、战尘弥漫,他们在春风中回首往事,不禁落下泪来。 虞舜那样的贤君一去就再也不会回来了,天下纷乱不已,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个像秦朝这样的乱世啊。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