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墨

谁为尧舜徒,孔子而已矣。 人皆是尧舜,未必知孔子。 伯夷不辱身,柳下援而止。 孔子尚有言,我则异于是。 兼爱为无父,排斥固其理。 孔墨必相用,自古宁有此。 退之嘲鲁连,顾未知之耳。 如何蔽于斯,独有见于彼。 凡人工自私,翟也信奇伟。 惜乎不见正,遂与中庸诡。 退之醇孟轲,而駮荀杨氏。 至其趣舍间,亦又蔽于己。 化而不自知,此语孰云俚。 咏言以自警,吾诗非好诋。

译文:

到底谁是尧、舜那样贤君的追随者呢?大概只有孔子了。 人人都认为自己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人,但未必真正了解孔子的思想。 伯夷坚守自己的气节,不使自身受辱;柳下惠虽然态度随和,能救助他人但也有自己的底线。孔子还说过,自己和他们的做法有所不同。 墨家主张兼爱,被儒家认为是眼中没有父母,所以儒家排斥墨家也是有道理的。 孔子的儒家思想和墨子的墨家思想一定要相互为用,自古以来哪有这样的事呢? 韩愈曾嘲笑鲁仲连,看来他也是并不真正了解鲁仲连罢了。 为什么有人只被一方面的思想蒙蔽,而只看到另一方面的好处呢? 一般人做事往往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墨子真的是奇特而伟大。 可惜他没有认识到正道,于是就和中庸之道背道而驰了。 韩愈推崇孟子的学说,而批驳荀子和扬雄的观点。 但在他自己选择取舍的过程中,其实也是被自己的认知局限了。 人受到某种思想的影响而自己却意识不到,这话谁说它粗俗呢? 我写下这首诗来自我警醒,并非是喜欢诋毁他人的言论。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