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公墩

走马白下门,投鞭谢公墩。 昔人不可见,故物尚或存。 问樵樵不知,问牧牧不言。 摩挲苍苔石,点检屐齿痕。 想此絓长樯,想此倚短辕。 想此玩云月,狼籍盘与樽。 井迳亦已没,漫然禾黍村。 摧藏羊昙骨,放浪李白魂。 亦已同山丘,缅怀莳兰荪。 小草戏陈迹,甘棠咏遗恩。 万事付鬼箓,耻荣何足论。 天机自开阖,人理孰畔援。 公色无惧喜,傥知祸福根。 涕泪对桓伊,暮年无乃昏。

译文:

我骑着马疾驰到白下城门,随后下马将马鞭一扔,来到了谢公墩。 那往昔的风流人物谢安如今已无法得见,不过当年的旧物或许还有留存。 我向樵夫打听谢公的往事,樵夫却一无所知;问牧童,牧童也默默不语。 我抚摸着长满苍苔的石头,仔细查看上面是否还留有当年谢公屐齿的痕迹。 我想象着谢公当年在此,高大的帆船曾系泊于此;想象着他也曾驾着短辕的车到此游玩;想象着他在此地观赏云月美景,杯盘狼藉地宴饮作乐。 当年的小径早已被埋没,如今这里满是种着禾黍的村庄。 像羊昙那样为谢安悲痛欲绝的人,还有如李白般放浪不羁的灵魂,如今都已与山丘化为一体。我不禁缅怀起谢安当年栽培贤才的事迹。 谢安曾以“小草”自喻,留下一段佳话;他的恩德如同甘棠树一样被人咏赞。 但世间万事最终都归入鬼录,荣辱又哪里值得去计较呢? 自然的规律自有它的开合变化,人事的道理又怎能违背呢? 谢安神色没有过度的恐惧和欢喜,倘若他真的知晓祸福的根源。 那他为何还要对着桓伊流泪,到了暮年岂不是有些糊涂了。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