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王濬贤良赋龟得升字

世传一尾龟百龄,此龟逮见隋唐兴。 虽然天幸免焦灼,想屡缩颈愁严凝。 前年赴海不量力,欲替鼇负三崚嶒。 番禺使君邂逅见,知困簸荡因嗟矜。 疾呼余且设网取,以组系首𪚫穿绳。 北归与俱度大庾,两夫赑屭苦不胜。 舣船秦淮担送我,云此一可当十朋。 昔人宝龟谓神物,奉事槁骨尤兢兢。 残民灭国递争夺,有此乃敢司黎烝。 于时睹甲别贵贱,太卜藏法传昆仍。 岂如元君须见梦,初知欢喜得未曾。 自从九江罢纳锡,众渔贱弃秋不登。 卜人官废亦已久,果猎谁复知殊称。 今君此宝世莫识,我亦坐视心瞢瞢。 搘床才堪比瓦砾,当粟孰肯捐斗升。 糁头腥臊何足嗜,曳尾污秽适可憎。 盛溲除聋岂必验,蹈背出险安敢凭。 刳肠以占幸无事,卷壳而食病未能。 如闻翕息可视效,乃往有堕崖千层。 仰窥朝阳俯引气,亦得难老如冈陵。 谅能学此真寿类,世论妄以虫疑冰。 嗟余老矣倦呼吸,起晏光景难瞻承。 但知故人所玩惜,每戒异物相侵陵。 唯忧盗贼今好卜,夜半劫请无威惩。 复恐嚵夫负之走,并窃老木为薪蒸。 浅樊荒圃不可保,守视且寄钟山僧。

译文:

世人传说一只龟能活上百年,这只龟啊,它见证过隋、唐的兴起。虽然它幸运地躲过了被烧灼占卜的命运,但想来它也曾多次缩着脖子,在严寒中发愁。 前年它不自量力地跑到海里,想要代替巨鳌去背负那三座高耸的仙山。番禺的地方官偶然间看到了它,知道它在海浪中颠簸困顿,便心生怜悯。赶忙呼喊渔夫余且撒网把它捞取上来,用绳子系住它的头,还在它的壳上穿了绳。 然后带着它向北翻过了大庾岭,两个大力士抬着它都觉得特别吃力。船停靠在秦淮河畔,他们把龟担来送给我,说这一只龟可抵得上十串贝币呢。 从前的人把龟当作神物来珍视,供奉着龟的枯骨都小心翼翼。为了争夺龟壳,有人残害百姓、灭亡国家,拥有龟壳的人就敢去管理黎民百姓。那时候人们依据龟甲来区分贵贱等级,太卜还把相关的占卜方法传给后代子孙。 哪像河伯元君要托梦才能让人知晓它的神力,初次得知时人们欢喜得不得了。自从九江停止进贡龟壳之后,众多渔夫都把龟看得很贱,秋天打不到龟也不在意。掌管占卜的官员被废除已经很久了,如今谁还会知道龟有什么特别的称呼呢。 如今您得到的这只宝龟,世上没几个人能认识它的价值,我也只能干看着,心里稀里糊涂的。它用来支床,跟瓦砾没什么两样,谁会愿意拿出一斗一升的粮食去喂养它呢。它脑袋上的肉又腥又臊,有什么好吃的,拖着尾巴在脏东西里爬,实在让人讨厌。 说它的尿液能治耳聋,这哪能一定灵验呢,说人踩在它背上能化险为夷,又怎么敢相信呢。把它的肠子挖出来占卜,希望没什么灾祸,但把它的壳卷起来吃掉,我又不忍心。 听说龟呼吸吐纳能有长寿的效果,还曾有龟从千丈高的悬崖上坠落都没事。它仰头迎接朝阳,俯身吸纳气息,所以能像山陵一样长寿。 要是真能学习它这一套,那可真是长寿的法子啊,世人的议论就像夏虫怀疑冰的存在一样无知。 可叹我已经老了,懒得去练习呼吸吐纳之法,起床晚了,都很难去迎接美好的时光。我只知道这是老朋友您所珍爱的东西,所以常常告诫旁人不要去侵犯它。 我只担心现在的盗贼喜欢占卜,半夜来抢夺这只龟,而我又没办法惩治他们。又怕那些贪吃的人把它偷走,还会把老木也一起偷走当柴烧。 这简陋的篱笆和荒芜的园子可保不住它,还是把它托付给钟山的僧人看守吧。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