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约之职方并示正甫书记

往时江总宅,近在青溪曲。 井灭非故桐,台倾尚余竹。 池塘三四月,菱蔓芙蕖馥。 蒲柳亦竞时,冥冥一川绿。 方坻最所爱,意谓可穿筑。 欲往无舟梁,长年寄心目。 故人晚得此,心事付草木。 消摇檐宇新,揽结蹊隧熟。 更能适我愿,中水开茆屋。 鬼营诛荒梗,人境扫喧黩。 濠鱼浄留连,海鸟暖追逐。 岂无方外客,于此停高躅。 忆初桑落时,要我岂非夙。 蚕眠忽欲老,一个未言速。 当缘东门水,尚涩南浦舳。 吾庐虽隠翳,赏眺还自足。 横陂受后涧,直堑输前渎。 跳鳞出重锦,舞羽堕软玉。 碧筩递舒卷,紫角联出缩。 千枝孙峄阳,万本毋淇澳。 满门陶令株,弥岸韩侯蔌。 尚复有野物,与公新听瞩。 金钿拥芜菁,翠被敷苜蓿。 虾蟆能作技,科斗似可读。 棂轩俯北渚,花气时度谷。 耘耡聊效颦,缔搆行可续。 荒乘傥不倦,一昼敢辞卜。 虽无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翛翛仙李枝,城市久烦促。 寄声与俱来,荫我台上谷。

译文:

往昔江总的住宅,就坐落在青溪曲折之处。如今那井已湮灭,旧日的桐树也不复存在,高台虽已倾塌,但还有翠竹留存。 在三四月的池塘边,菱角的藤蔓蔓延,荷花散发着馥郁的香气。蒲柳也争着应和时节,整个河川一片葱茏,在朦胧中尽显绿意。 我最喜爱那方形的小洲,心想可以在那里开挖池塘、修筑亭台。可想去却没有船只和桥梁,多年来只能将这份心意寄托在心中。 老朋友晚年得到了这块地方,把心事都寄托在了这里的草木之上。新修的屋檐下可以悠然自得地漫步,熟悉了这里的小径和通道。 要是还能满足我的心愿,在水中央盖一座茅屋就更好了。像鬼神营造般清除荒草杂木,让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 濠水中的鱼儿自在地游弋,久久不愿离去,海鸟在温暖的空气中相互追逐。难道就没有超脱尘世的高人,在此停下他们高贵的脚步吗? 记得当初桑叶飘落的时候,你早早地就邀请我前往。如今蚕儿快要结茧变老了,你却还没催促我快点去。 大概是因为东门的水还不够顺畅,南浦的船只通行不便。我的居所虽然隐蔽,但独自欣赏风景也能让我感到满足。 横向的池塘承接后面山涧的流水,笔直的沟渠将水输送到前面的河道。跳跃的鱼儿身上仿佛披着重重锦缎,飞舞的鸟儿落下的羽毛好似柔软的玉石。 碧绿的荷叶舒卷自如,紫色的菱角时隐时现。这里有千枝如同峄山之阳的美竹,万株好似淇水之畔的良木。 满院都是如陶渊明所爱的菊花,岸边尽是像韩愈笔下的野菜。这里还有许多野外的生物,能让你有新奇的见闻。 芜菁花如同金钿簇拥在一起,苜蓿像翠被般铺展开来。蛤蟆能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蝌蚪游动的样子好似在读书。 在窗前俯瞰北面的小洲,花香不时地从山谷中飘来。我也学着种种地,将来盖房子的事也可以继续谋划。 如果你不嫌路途遥远,我愿意用一整天的时间来陪伴你。虽然没有像孔融招待宾客那样的美酒,但也有像公孙弘那样的美食。 那潇洒的仙李树枝,在城市中早已厌烦了烦扰和局促。我传话让它们和你一同前来,为我台上的山谷增添荫凉。
关于作者
宋代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