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太尉潞国文公宠示耆年会诗次韵继和

四登台衮垂三纪,三镇神崧第二春。 会老特过丞相阁,开筵仍具大官珍。 追寻故事图形在,喜遇承平笑语频。 叙述须归大手笔,唱酬俱是两都宾。 贵如方岳虞咨牧,清比西山晋列真。 盛集古今应未有,谩夸灵鹫会中人。

译文:

这首诗是唱和之作,要完全流畅自然地翻译出来有一定难度,以下是大致的现代汉语意思: 您四次登上宰相之位,执掌朝政已近三十年,如今又到神崧之地任职,迎来了第二次任职的美好时光。这次耆年会特别来到丞相您的府邸相聚,摆开筵席,还准备了宫廷里的珍馐佳肴。回忆起当年类似的雅事,相关的图绘还留存着,很高兴能在这太平盛世里频繁地欢声笑语。这样的盛会,其叙述记载必须依靠您这样的大手笔,参与唱和的可都是来自两都的贤达宾客。您地位尊贵如同掌管一方的诸侯,就像虞舜咨询地方长官那样受到敬重;您品行高洁可比那西山的晋代贤真之士。这样的盛大集会古往今来应该都未曾有过,那些所谓灵鹫山集会的人就别再徒然自夸了。
关于作者
宋代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