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前三篇 其一

孟郊篇什况咸池,夫子文章我所知。 岂特曹刘同品目,固将苏李是宗师。 语如转弹逢真赏,喻到鏖兵诧国棋。 所集若携归阙下,诸公应序盛山诗。

译文:

孟郊的诗作就好比那咸池之乐一样超凡,而先生您的文章我是十分了解的。 您的作品哪里仅仅是能和曹植、刘桢相提并论呀,本就应当以苏武、李陵为创作的宗师典范。 您的文辞就像转动的弹丸一般流畅自然,遇到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体会其精妙;把创作的激烈状态比喻成鏖战,就如同令人惊叹的国手对弈。 要是把您所收集的这些诗文带到京城去,各位公卿大臣应该会为盛山诗作序推荐呢。
关于作者
宋代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