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三首 其二

尝观七发论涛篇,比物侔形恨未妍。 声入闾阎家十万,势陵组练甲三千。 冯夷海若凭深险,种魄胥神竟后先。 纵使风波能鼓怒,终归漩澓作澄渊。

译文:

我曾经读过枚乘的《七发》里那篇描写江涛的文章,感觉它在描摹潮涌之景时,用比喻来刻画形状,还是不够精妙。 那澎湃的潮水声传入千家万户,十万人家都能听闻;它的气势之盛,仿佛是那阵容严整的三千甲兵在奔腾冲锋。 传说中的水神冯夷和海若,凭借着江海的深邃与险要推波助澜;江神伍子胥的魂魄,也在这潮水中若隐若现,似乎是在引领着潮水的涌动。 就算潮水能够掀起狂风怒浪,展现出它的凶猛与磅礴,但最终也会平息下来,那些湍急的漩涡和汹涌的波浪,都会渐渐归于平静,化作一汪澄澈的深渊。
关于作者
宋代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