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忝命守余杭杨元素内翰洎两禁诸公出祖佛寺席上探韵赋诗以宠其行某亦分得留字

内阁临边贵,銮坡主席优。 赋诗嘉赵孟,载酒饯韩侯。 何幸江城守,容陪禁序游。 烟霄惭久隔,声气荷相求。 笑语随春煦,欢酣永日留。 百分传醆斝,五熟荐包羞。 西望千兵盛,东归两桨浮。 感时嗟老病,去国动离忧。 遂别青云友,重为沧海州。 应怜旧簪履,犹著故巾褠。 衮字荣褒宠,琼琚乏报投。 惟将夸远俗,歌咏入吴讴。

译文:

我有幸受命担任余杭太守,杨元素内翰以及两禁的诸位官员在佛寺设宴为我饯行,大家在席上探韵赋诗来为我这趟出行增添荣耀,我分到了“留”字来写诗。 在内阁任职又要前往边疆,这样的使命十分重要,在翰林院主持此次饯行宴会也是极为优崇之事。大家赋诗来赞美如同赵孟般有才华的人(此处可能以赵孟类比赴任之人或参与饯行众人),带着美酒为如同韩侯般的贤才送行。 我何其幸运能担任这江城太守之职,还能有机会陪同各位禁中的官员一同游玩。我惭愧自己长久以来与高位无缘,却承蒙大家以声气相求。 欢声笑语如同春日的暖阳般温暖,大家尽情欢乐,整日都留在此处。人们相互传递着酒杯,享用着丰盛的美食。 向西望去,是千军万马的盛大场面;而我东归时,只有小船的双桨在水上漂浮。 感慨这当下的时节,又叹息自己年老多病,离开京城不免触动离别的忧愁。 就此与那些身处高位的好友分别,我又要前往偏远的海边之地。 希望他们能怜惜我这个旧人,我依旧穿着往日的衣帽。 大家褒奖宠信的言辞让我倍感荣耀,可我却像缺乏琼琚般没有好的东西来回报。 我只能带着这份荣耀向远方的百姓夸耀,把这些事编成歌谣融入吴地的歌声中。
关于作者
宋代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