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王宣徽太尉耆年会诗

古来贤相称高奇,虞有皋夔商傅伊。 帝臣王佐见谟训,千载相望如同时。 我朝公辅代间出,钟秀辰象分躔离。 堂堂太尉实异禀,风质粹美和而威。 仁皇始擢自藩翰,渭水兆告非熊罴。 立朝早已擅风采,料敌曾不失毫厘。 圣圣相承倚时栋,入登槐鼎出拥麾。 司徒相继据魁轴,势压诸夏摧附枝。 一言寤意尊社稷,万里奔命来戎夷。 君臣一体自同德,下鄙汉相矜规随。 功成治定预告老,还乡治第当西圻。 十年休佚养冲气,泰宇充茂心欣嬉。 二公勋德诵人口,载于彝鼎歌于诗。 吾皇得相柄文武,调燮四序齐璇玑。 孟轲尝称圣之任,乃曰百世人之师。 固宜天畀两元老,期颐常保松筠姿。 规橅载在庙堂上,自使风俗淳浇漓。 前年召自大名尹,对罢累请菟裘归。 帝曰公今更强固,闵烦几政留清规。 两加金貂百官首,再剖玉麟三水涯。 洛人闻之喜且抃,如在旱岁逢云霓。 朝临留府暮私第,偃息又将弥再期。 今春欲作耆英会,涓日象值神俱比。 谓宜饮食与宴乐,对接宾客心忘机。 康宁寿富复好德,向此巨福全者稀。 席间诸老尽贤杰,相得欢甚欹冠緌。 饮盈百榼似尼父,歌有三乐同荣期。 杯盘衍溢逮舆隶,割肉酾酒如林池。 衣冠填咽两城市,车马照耀清涟漪。 夜阑百炬列红烛,天寒四座添重帏。 巨儒洒翰序嘉会,义薄皎日垂清晖。 诸公半酣各赋咏,含毫叠纸鱼鳞差。 诗成累幅灿珠玉,光艳宜若陵钩奎。 歌声旖旎啸鸾凤,酒气冷冽喷酴醿。 长篇立刻在金石,楷字高揭当轩墀。 晋公延宾就绿野,谢傅卜宅临清溪。 当时贵客亦有数,讵与今日争光辉。 誊书远报邺都守,开缄摘句情融怡。 答言遂起归与兴,迹虽未往心先飞。 三贤事业固同道,用舍安得常情知。 官尊邦国之柱石,望重士林之羽仪。 退舍进用自殊致,大义当以公言推。 不能则止固达识,陈力可行当有为。 圣君知臣贤达节,事有轻重须从宜。 宁拘经礼致为政,自有邦人歌衮衣。 三台明润少微烂,光彩并照大紫微。 子房辟谷方壮岁,张苍作相当厖眉。 曹参置酒坐公府,晋贤高蹈来东篱。 昔人出处固有意,造适自与时推移。 光阴可惜且行乐,任从𫛴鴂方春啼。

译文:

自古以来,贤能的大臣都显得十分高尚奇伟。像虞舜时期有皋陶、夔龙,商朝有傅说、伊尹。这些帝王的臣子、王者的辅佐,他们的谋略和训诫流传下来,虽然相隔千年,却好像生活在同一时代一样。 我朝的公卿宰辅代代涌现,他们如同星辰汇聚,各有其独特的光芒。堂堂的太尉大人天赋异禀,风度气质纯粹美好,温和又不失威严。仁宗皇帝当初从地方藩镇提拔他,就像周文王在渭水之滨得到预示遇见姜子牙那样。太尉在朝廷上早已展现出非凡的风采,预料敌情从未有过丝毫差错。 历代圣上都将他视为国家的栋梁,他入朝为相,出则统兵。司徒等重要职位相继由他或与他相关的人担任,其权势威震全国,让那些依附的势力都为之折服。他一句话就能让皇帝明白尊奉社稷的重要,还能让远方的戎夷赶来效命。君臣一心,同德同向,他根本不屑于像汉朝的宰相那样只知道遵循常规。 功成治定之后,他早早地告老还乡,在西部修建府邸。十年间悠闲自在地修养元气,内心充实愉悦,满心欢喜。他和另一位功臣的功勋德行被人们传颂,会被铭刻在彝鼎之上,被写入诗歌之中。 当今皇上得到贤相来掌管文武之事,能调和四季,让天下如同璇玑运转般有序。孟子曾经说过“圣之任”的人,是百代人的师表。上天本就应该赐予两位元老长寿,让他们像松竹一样永葆高洁之姿。他们的榜样作用记录在朝廷之上,自然能让风俗由浇薄变得淳朴。 前年,太尉从大名尹的任上被召回,面见皇上后多次请求告老归隐。皇上说他如今身体还很康健,怜惜政务繁杂,希望他留下清正的规训。两次加封他为高官,让他成为百官之首,又两次让他持节到三水之畔任职。洛阳的百姓听闻后又高兴又欢呼,就像在干旱之年遇到了云霓。 他早上到留府办公,晚上回到私宅,这样安闲度日又将近两年。今年春天,他打算举办耆英会,选了个日子,天象和神灵都很相宜。大家觉得应该借此机会饮食宴乐,接待宾客,忘却世俗的机心。 健康安宁、长寿富贵又品德高尚,能集此大福于一身的人实在稀少。席间的各位老者都是贤能杰出之士,彼此相处融洽,高兴得连帽子上的缨带都歪了。饮酒百杯,如同孔子;歌唱三乐,好似荣启期。杯盘丰盛,连舆隶下人都能享用,割肉斟酒如同山林与池沼一般丰富。 城中满是穿着衣冠的人,车马的光芒映照在清澈的水波上。夜晚时分,百支红烛排列,天气寒冷,四座都添上了厚厚的帷幕。大儒挥笔为这场盛会作序,其义理如明亮的太阳般闪耀着光辉。 各位老者半醉之时各自赋诗,笔落纸上,纸张像鱼鳞一样堆叠。诗作成篇,灿烂如珠玉,光彩仿佛能超越奎星。歌声悠扬,如鸾凤长鸣;酒气清冷,如酴醿飘香。长篇诗作立刻被刻在金石之上,楷书大字高高地挂在轩阶之上。 当年裴晋公在绿野堂宴请宾客,谢太傅在清溪旁卜宅而居。那时的贵客虽然也不少,但怎能和今日的盛会相比光辉呢。 有人将盛会的情况写成书信,远报给邺都太守。太守打开书信,摘取诗句,心中十分愉悦。回信说因此兴起了归隐之念,虽然人还未到,但心早已飞去。 这三位贤人的事业本就志同道合,他们是出仕还是归隐,哪是常人能理解的呢。他们官位尊崇,是国家的柱石;声望很高,是士林的表率。退隐和出仕虽然方式不同,但大义应该以公正的言论来推断。如果没有能力就停止,这是通达的见识;如果能够施展才能就应该有所作为。圣明的君主了解臣子贤能又通达事理,事情有轻重缓急,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处理。何必拘泥于常规礼法来处理政务呢,自然会有百姓歌颂他们的功德。 三台星明亮润泽,少微星灿烂辉煌,它们的光彩一同照耀着紫微垣。张良在壮年时就辟谷隐居,张苍在年老时才担任丞相。曹参在公府中饮酒作乐,晋代的贤士高隐东篱。古人的出仕和归隐都有他们的用意,他们会根据时势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光阴宝贵,应当及时行乐,任凭杜鹃在春天啼叫吧。
关于作者
宋代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