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禧寺竹

万个碧琅玕,两傍荫潭沼。 丛深蔽岩麓,干直露云表。 刹影下交加,山房上环绕。 昔尝止鸣凤,今肯栖凡鸟。 笋抽龙种瘦,箨坠孙枝小。 美胜会稽箭,珍逾汶阳筿。 兔园名非奇,渭川比终少。 樵删草根变,客玩茶烟燎。 创亭僧意高,谕佛禅心了。 吾爱有霜筠,一到忘昏晓。

译文:

寺庙周围长着上万根碧绿的竹子,它们像美玉般挺拔,在水潭和沼泽的两旁形成一片绿荫。 竹林十分幽深,把山脚都遮蔽了起来,而竹子的枝干笔直修长,直插云霄。 寺塔的影子在竹林中纵横交错,僧人的住房也被这竹林环绕着。 从前这里曾经有凤凰栖息,如今怎肯让凡鸟停留? 新笋刚刚抽出,就像龙种一样清瘦,笋壳掉落之处,生出的小竹枝十分娇弱。 这些竹子比会稽的良箭还要美好,比汶阳的美竹更加珍贵。 与梁孝王兔园里的竹子相比,这里的竹子更具特色;和渭川的竹林相比,也毫不逊色。 虽然偶尔会有樵夫砍伐,让竹子的根部周围环境改变,但也有游客来此游玩,在茶烟袅袅中欣赏竹子。 僧人建造亭子,足见其高雅的意趣,他们似乎通过竹子领悟了佛理,禅心透彻。 我喜爱这些带着霜意的竹子,每次来到这里,都会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早晚。
关于作者
宋代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