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初郊大礼庆成诗

六帝贻谋圣继明,两宫崇祀上躬行。 熙坛初展严禋报,观盥三终孝享成。 仰法祖宗尊本始,致隆高厚罄纯精。 告虔并荐圆方玉,在涤交充茧栗牲。 吉土兆南殊汉畤,景圭迎至协周正。 羽旄备物甘泉仗,觚陛层垓委粟营。 斋寝累朝思志意,真廷谷旦奉粢盛。 八神警跸敺氛沴,九貊梯航入贡菁。 过庙徂郊纡步武,撤茵停盖肃公卿。 服裘尚质遵前制,配册修辞正重名。 篆鼎割烹工奏夏,午阶登降斗旋衡。 先时非雾滋鳞隰,竟夕祥光烛缦城。 钟虡四厢庭乐毕,樵蒸千石燎烟轻。 龙回雕辇升峣阙,鹤负恩书下采楹。 海外鸡星占泽霈,楼前鼍鼓震霆惊。 风云气应灵台候,雷雨仁深犴圄清。 有昊感通钦辅德,聿修寅畏念持盈。 旁求遗逸搜岩穴,宽舍租逋惠隶氓。 天锡泰元神策瑞,民歌华黍岁丰声。 老臣扈从知何补,敢次舆言颂太平。

译文:

本诗是一首庆贺皇帝首次举行郊祀大礼成功的诗作,下面为你逐句翻译: 六位先帝深谋远虑留下好的规划,圣明的皇帝继承帝业贤明执政。太后和皇帝共同参与祭祀大典,皇帝亲自恭敬地操办此事。 在那祭祀的高坛上初次举行庄严的祭祀来报答上天,观看洗手等祭祀流程三次完成,以孝礼享祭上天的仪式告成。 敬仰效法祖宗,尊崇最初的本源,向天地表达崇高的敬意,倾尽自己的纯粹精诚。 虔诚地向天地献上象征方圆的美玉,在洁净之地准备好如茧栗般大小的纯色牲畜作为祭品。 祭祀之地选在南方的吉壤,和汉代的祭天场所不同,用景圭迎接冬至,符合周代的历法。 祭祀时仪仗队羽旄等器物完备,如同当年甘泉宫的仪仗一般壮观,祭祀的台阶层层环绕,宛如堆积的谷粒般整齐有序。 历代皇帝在斋戒寝室中都心怀对祭祀的虔诚心意,在这吉祥的日子里,皇帝在神坛恭敬地献上祭祀用的谷物。 八方的神灵警戒清道,驱走了不祥的气氛,远方的众多外族都跋山涉水前来进贡当地的特产。 皇帝经过宗庙前往郊外祭祀,步伐舒缓庄重,公卿大臣们撤去座垫、停下车盖,神情肃穆。 皇帝穿着质朴的裘衣,遵循前代的制度,配祭的册文措辞严谨,端正了重要的名分。 在篆鼎中精心烹煮祭品,乐工演奏着《大夏》之乐,皇帝在午阶上上下下,如同北斗星旋转平衡。 祭祀之前,非雾般的祥瑞之云滋润着田野,整个夜晚吉祥的光芒照亮了城郭。 四厢的钟架旁宫廷音乐演奏完毕,堆积如山的柴薪燃烧,袅袅轻烟升腾。 皇帝乘坐的雕辇如蛟龙回转,登上高耸的宫阙,仙鹤仿佛背负着皇帝的恩诏飞下彩色的楹柱。 海外通过星象占卜到皇帝恩泽广布,楼前的鼍鼓敲响,声音如雷霆般惊人。 风云的变化和灵台的观测相应和,皇帝如雷雨般的仁政使监狱都变得清明。 上天被皇帝的德行感动,钦许他辅佐之德,皇帝谨慎行事,时刻想着保持盈满之态,戒骄戒躁。 皇帝广泛寻求隐居的贤才,到山林洞穴中去搜寻,放宽对百姓拖欠租税的处罚,施惠于普通民众。 上天赐予国泰民安的神异祥瑞,百姓们歌唱着《华黍》,赞美这丰收之年。 我这老臣跟随皇帝参加祭祀,自知没什么功劳,斗胆跟随众人的言论,歌颂这太平盛世。
关于作者
宋代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