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山

吴山无此秀,乘暇一游之。 万顷湖光里,千家橘熟时。 平看月上早,远览鸟归迟。 近古谁真赏,白云应得知。

译文:

江南的山啊,没有哪座能像洞庭山这般灵秀。我趁着闲暇的时光,专程来游览一番。 站在洞庭山上极目远眺,八百里洞庭湖水碧波荡漾,那一片浩渺无际的湖光水色尽收眼底。此时正值柑橘成熟的季节,山下千万户人家的橘林里,累累硕果挂满枝头,金黄一片,煞是好看。 在这里平视远方,月亮早早地就从湖面上升起来了,仿佛比别处更早与我相见。极目远看,飞鸟慢悠悠地归巢,似乎也贪恋这洞庭山的美景,迟迟不愿回去。 自古以来,到底有谁能真正欣赏这洞庭山的绝美风光呢?或许只有那悠悠飘荡的白云才知晓吧,它见证了岁月变迁,也见证了洞庭山这始终未被完全读懂的秀丽景色。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