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

边城草树春无花,秦骸汉骨埋黄沙。 阵云凝著不肯散,胡雏夜夜空吹笳。 我闻秦筑万里城,叠尸垒土愁云平。 又闻汉发五道兵,祁连泽北夸横行。 破除玺绶因胡亥,始知祸起萧墙内。 耗蠹中原过太半,黄金买酎诸侯叛。 直饶侵到木叶山,争似垂衣施庙算。 大漠由来生丑虏,见日设拜尊中土。 自古控御全在仁,何必穷兵兼黩武。 战城南,年来春草何纤纤。 穷荒近日恩信沾,寒岩冻岫青如蓝。 方知中国有圣人,塞垣自尔除妖氛。 河湟父老何忻忻,受降城外重耕耘。

译文:

边境城市的草木在春天都不开花,秦朝和汉朝士兵的尸骨被掩埋在黄沙之中。战场上的乌云凝聚着不肯消散,胡人小儿每夜都空自吹奏着胡笳。 我听说秦朝修筑万里长城,用堆积的尸体和泥土筑墙,愁苦的阴云似乎与天齐平。又听说汉朝派出五路大军,在祁连泽以北夸耀自己的纵横驰骋。 因为胡亥毁掉了象征权力的玺绶,才知道祸乱是从内部引发的。汉朝消耗损害中原大半的财力,为了用黄金买酎祭宗庙而导致诸侯叛乱。 就算让敌军侵扰到木叶山,也比不上帝王以文德治国、运用谋略。大漠向来会生出那些丑恶的敌人,但他们见到太阳都会下拜,尊奉中原地区。 自古以来控制和抵御外敌完全在于施行仁政,何必一味地滥用武力、穷兵黩武呢。 在城南打仗,这些年来春天的野草多么纤细啊。偏远荒凉的地方最近也受到了朝廷的恩泽和信义,寒冷的岩石和冻住的山峰一片青蓝之色。 这才知道中原出了圣明的君主,边塞自然就消除了妖邪的气氛。河湟地区的父老乡亲多么欢欣啊,在受降城外重新开始耕种土地。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