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邪山

连袤复岧峣,峰峦架泬寥。 流名自东晋,积翠满南谯。 洞碧通仙界,溪明润药苗。 古台临海日,绝顶见江潮。 杉影拏云暗,泉声出竹遥。 庙碑传汉祖,寺额认唐朝。 旱岁时沾稼,灵踪合禁樵。 诗章因我盛,屏障遣谁描。 近住人多秀,频登酒易销。 图经标八绝,灊霍合相饶。

译文:

琅琊山连绵不断又高耸入云,那峰峦好像架设在辽阔的天空之中。 它自东晋时期便声名远扬,山上郁郁葱葱的翠色布满了南谯之地。 碧绿的山洞仿佛与仙界相通,清澈的溪流滋润着溪边的药苗。 古老的高台能迎来海上初升的太阳,登上山顶可以望见江潮涌起。 杉树的影子高耸入云,把天空都染暗了,泉水的声音从竹林深处悠悠传来。 山上有记载汉高祖事迹的庙碑,寺庙的匾额能看出是唐朝时的遗物。 在干旱的年岁,它的神灵能让庄稼得到雨水的滋润,这里有神奇的踪迹,应当禁止人们砍柴。 因为我的诗篇,琅琊山的名声会更加盛大,可这如屏风般美丽的景色又有谁能描绘出来呢? 居住在这附近的人大多灵秀聪慧,我频繁登上此山,酒也容易喝光。 地理图经上把琅琊山列为八绝之一,就算是灊山和霍山与之相比,也都要逊色几分。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