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宋代 王禹偁 霁后望山中春雪 霁后望山中春雪 1 次阅读 纠错 宋代 • 王禹偁 谁种离离碎玉苗,晓楼吟望兴偏饶。 白云作伴宜长在,红日无情已半销。 聚映早霞明野寺,散随春水过溪桥。 世间安得王摩诘,醉展霜缣把笔描。 译文: 这一场春雪过后,远望山中,那一片片错落有致的春雪,就好像是谁种下的细长晶莹的碎玉苗一样。清晨,我站在楼阁上吟诗眺望,兴致格外高涨。 那洁白的春雪与悠悠白云相伴,它们似乎适宜长久地留存于此。可那无情的红日却渐渐升起,已经将大半的春雪消融。 聚集在一起的春雪映衬着早晨的霞光,让山野间的寺庙显得格外明亮;而零散的春雪随着春水,缓缓流过溪上的小桥。 这世间哪里能找到像王维那样的大画家啊,我真想沉醉着展开洁白的画绢,让他拿起画笔把这美妙的景致描绘下来。 标签: 宋诗 关于作者 宋代 •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