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言 其三

贤人虽学心无闷,君子须知道自消。 德似仲尼悲凤鸟,圣如姬旦赋鸱鸮。 看松好待严霜降,试玉宜将烈火烧。 青女祝融如不党,愿分顽石与山苗。

译文:

贤能的人即便在不断学习、成长的过程中,内心也不会有烦闷与苦恼,因为他们秉持着正道,知晓一切艰难困苦最终都会消散。真正的君子明白,只要坚守道义,那些挫折和困境自然会化解。 品德高尚如孔子,他曾悲叹凤鸟不至,感慨时运不济、大道难行;圣明如周公姬旦,遭遇流言蜚语时,作了《鸱鸮》一诗来抒发内心的忧愤。 就像要想看出松树的高洁品质,最好等到寒霜降临的时候,只有这时,其他草木都凋零了,松树却依然青翠挺拔;若要检验玉石的真假优劣,适宜用猛烈的火烧一烧,真玉经过烈火的考验也不会有损伤。 如果掌管霜雪的青女和掌管火的祝融都公正无私,不偏袒任何一方,那就请它们来分辨一下顽石和山苗吧。这里希望能有公正的评判,让贤能与庸劣得到应有的区分。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