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寺留题

松杉疏瘦簇山根,楼殿参差对郭门。 不惜马蹄来北寺,为怜熊耳在西轩。 云生石砌摇寒影,泉汲铜瓶露冻痕。 迁客频来何所得,一丛修竹拂吟魂。

译文:

在这山寺的山脚下,稀疏又清瘦的松树和杉树一丛丛地生长着,那错落有致的楼阁和殿堂正对着城郭的大门。 我毫不吝惜让马儿奔波,一路赶来这城北的寺庙,只因我喜爱那西边窗前如熊耳般的山峦景致。 云雾在石砌的台阶边缭绕升腾,仿佛摇晃着寒冷的影子;从铜瓶里汲取泉水,还能看到瓶上凝结的冻痕。 我这个被贬谪的人频繁来到这里能得到些什么呢?不过是那一丛修长的竹子轻拂着我的诗魂,给我些许慰藉罢了。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