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池亭即事

冥心阅群动,亦各趋所安。 胡为名利人,戚戚常鲜欢。 吾生四十四,结佩呼郎官。 掌言入纶阁,待诏直金銮。 匪谓得禄少,所嗟行道难。 前年谪滁上,忧畏双鬓残。 頼有琅邪溪,时濯尘缨冠。 朝佥徙淮海,任重力易殚。 君恩讵可报,感激涕汍澜。 民瘼不能治,恻隠情悲酸。 况复多病身,名宦心已阑。 归田未果决,怀禄尚盘桓。 公退何所适,池亭一凭栏。 旭日媚春卉,微风生鸣湍。 呵僮勿挟弹,留客不持竿。 用冀鱼鸟驯,熙熙肆游观。 神仙未可学,吏隠聊自宽。 孤吟刻幽石,此义非考槃。

译文:

我静下心来观察世间万物的活动,它们各自都在追求让自己安适的状态。那些追逐名利的人,为什么总是忧心忡忡,很少有欢乐呢? 我今年四十四岁,身佩官印,被称作郎官。曾经掌管起草诏令进入纶阁,以待诏身份在金銮殿当值。倒不是说得到的俸禄少,只是感叹践行自己的理想和道义太难了。 前年我被贬到滁州,整日忧心畏惧,两鬓的头发都变得稀疏花白。还好有琅邪溪,我时常能在那里洗涤沾染尘世的冠缨。 后来朝廷大臣们商议把我调到淮海地区任职,这里责任重大,我的精力很容易就消耗殆尽。君主的恩情怎么能够报答呢,一想到这我就感动得泪流满面。 可是我却没办法治理好百姓的疾苦,心中满是同情和酸楚。况且我身体多病,对功名利禄的心已经淡了。 虽然想归隐田园,却一直没能下定决心,留恋着俸禄,还在官场中徘徊犹豫。 公务退朝后我能去哪里呢?只能到池亭边靠着栏杆稍作休憩。清晨的阳光映照得春日的花卉格外妩媚,微风拂过,水流发出清脆的声响。 我呵斥书童不要拿着弹弓,挽留客人也不要拿鱼竿。希望鱼儿和鸟儿能够变得温顺,自由自在地游玩,让我能尽情观赏它们的欢畅。 神仙之道难以学习,我姑且以吏隐的方式自我宽慰。我独自吟诗,把诗句刻在幽静的石头上,这可并不是像古人那样避世隐居啊。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