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遂贺雨

我罢内庭职,出临永阳民。 永阳民虽庶,未免多饥贫。 富之既无术,龊龊为谨身。 可堪今夏旱,如燎复如焚。 厥田本涂泥,坐见生埃氛。 稚老无所诉,嗷嗷望穹旻。 食禄忧人忧,蚤夜眉不伸。 促决狱中囚,徧祷境内神。 楚辞有山鬼,庙貌罗水滨。 胡法有浮图,寺宇连城𬮱。 斋庄命寮采,供给抽俸缗。 鼓笛迎湫水,香花照金轮。 诚知非典故,且慰旱熯人。 偶与天雨会,霶霶四郊匀。 插秧复修堰,野叟何欣欣。 可办官赋调,亦免农艰辛。 燮调頼时相,感应由圣君。 于吾复何有,敢望歌颂云。 清流杨水部,德与我为邻。 仇香官位屈,何逊诗格新。 见投贺雨篇,言自人口闻。 夫君盖私我,过实岂相亲。 为霖非我事,职业唯词臣。 若有民谣起,当歌帝泽春。 庶使采诗官,入奏助南薰。

译文:

我从宫廷内的职位上被外放,来治理永阳的百姓。永阳的百姓虽然众多,但还是免不了大多又饿又穷。我没有让他们富裕起来的办法,只能小心谨慎地约束自身。 哪里能忍受今年夏天的旱灾啊,大地像被火烤又像被火焚烧一样。这里的田地本来是湿润的泥地,如今眼睁睁地看着扬起了尘土。老老少少无处诉说苦难,都嗷嗷地望着苍天。我拿着俸禄,为百姓的忧愁而忧愁,从早到晚眉头都舒展不开。 我赶紧判决狱中囚犯,还到处去境内的神庙祈祷。这里有像《楚辞》里记载的山鬼庙,庙的模样罗列在水边;还有信奉胡法的佛塔,寺庙连着城墙。我庄重地命令下属官吏去祭祀,还拿出自己的俸禄来提供祭祀所需的物品。用鼓笛去迎接从水潭取来的水,用香花照亮佛塔的金轮。我心里清楚这并非传统的典章制度,但也只能以此来安慰饱受旱灾的百姓。 偶然间,天上下起了雨,雨均匀地洒落在四郊。百姓们开始插秧又去修整水堰,乡村的老人们多么欣喜啊。这下可以缴纳官府的赋税,也能免去农民的艰辛劳作。这风调雨顺要依靠当时的宰相,上天的感应来自圣明的君主。这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哪里敢奢望得到人们的歌颂。 清流的杨水部,品德和我相近。他就像仇香一样,官位有些委屈;又像何逊一样,诗的格调清新。他投送给我祝贺下雨的诗篇,说的话都是从别人口中听来的。您大概是偏爱我,言过其实可算不上真诚亲近。兴云作雨不是我的职责,我的本职只是做个文学侍从之臣。 如果民间有歌谣兴起,那应该歌颂帝王恩泽如春天般温暖。但愿能让采诗官把这些歌谣收集起来上奏朝廷,增添歌颂太平的氛围。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