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弩

蹷张见旧史,强弩亦古官。 如何壮夫事,今作儒者欢。 罚郡在僻左,时清政多闲。 戎装命宾侣,作此开愁颜。 吴弩号健捷,仆夫为吾弯。 正侯废已久,画纸为雕盘。 日晕生几重,挂壁何团团。 记筹鼓声急,中的酒量宽。 诚非军旅事,亦有堵墙观。 安得十万枝,长驱过桑干。 射彼老上庭,夺取燕脂山。 不见一匈奴,直抵瀚海还。 北方尽纳款,献寿天可汗。 吾徒久不武,干禄为饥寒。 所得才升斗,龌龊在朝班。 不如执戈士,意气登韩坛。 笑拥白玉妓,醉驰黄金鞍。 郎官一生俸,供尔数月间。 儒将古所重,料兵如转丸。 谁知戴章甫,终老弄辛酸。 偶因儿戏为,痛念边事艰。 临风自慷慨,素发冲儒冠。

译文:

在过去的史书中能看到用蹶张法开弩的记载,强弩之官也是古代就有的职位。怎么原本是壮士才做的事,如今成了我们这些读书人的乐事。 我被贬到这偏僻的地方任职,如今时局清平,政务也相对清闲。我身着戎装,邀上宾客好友,借此来排解心中的愁闷。 吴地的弩以强健敏捷著称,仆人帮我把弩拉开。原本的箭靶荒废已久,只好在纸上画个雕盘当作靶子。太阳周围晕出好几重光圈,挂在墙上的靶子看起来又大又圆。 记数的鼓声急促地响着,射中靶心后就能尽情畅饮。这诚然不是真正的军旅之事,但也引来了很多人围观。 我多么希望能有十万支弩箭,然后长驱直入越过桑干河。直捣那匈奴单于的王庭,夺取那象征着匈奴妇女美貌的燕脂山。不留下一个匈奴人,一直打到瀚海再凯旋而归。让北方的敌人都来归顺称臣,一起为天子祝寿。 我们这些读书人长久以来不习武艺,只为了谋求俸禄来解决饥寒问题。所得到的俸禄少之又少,在朝廷里碌碌无为。远不如那些手持兵器的将士,意气风发地登上名将韩信那样的拜将坛。他们能笑着拥着美貌的歌妓,醉酒后骑着黄金装饰的马鞍驰骋。一个郎官一生的俸禄,还不够他们花几个月。 有儒将风范的人自古以来就被看重,他们指挥军队就像转动弹丸一样轻松。谁能想到我们这些戴着儒冠的读书人,到老都只能在辛酸中度过。 偶然间因为这类似儿戏的射箭之事,让我深切地想到边疆战事的艰难。我迎着风慷慨激昂,白发都要冲破我的儒冠了。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