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职方

罢直出玉堂,诏授尚书郎。 朝佥假郡印,承乏来永阳。 喜开黄纸书,云替刘职方。 职方老状头,畴昔名擅场。 宦游三十载,寸进鸳鹭行。 未出六品班,须鬓已垂霜。 顾予新进生,遭时恣翱翔。 纶闱与内署,掌诰侍玉皇。 夜召赴浴殿,春游醉柏梁。 晚出银台门,朝服含天香。 为儒能到此,自道摩穹苍。 今年四十二,典郡清淮旁。 卧锦郎位正,腰金服色光。 见君深自愧,抚己庸何伤。 古人重交代,子孙不相忘。 西掖替左司,刘白形诗章。 况我忝翰林,而君列文昌。 待将官与氏,山寺题修篁。 共保不朽名,他年比甘棠。 升沉何足道,聚散安有常。 且当唱此诗,为君送离觞。

译文:

你从翰林院值完班出来,就接到诏书被授予尚书郎之职。朝廷官员们商议后让你暂时代理郡印,你就来到了永阳任职。 我满心欢喜地打开黄色的诏书,上面说让我接替你刘职方的位置。你刘职方可是当年科举的状元,从前声名远扬。你为官已经三十年了,在官场中却只缓慢升迁。到现在还没超出六品官员的行列,胡须和鬓发都已经雪白如霜。 看看我这个刚刚崭露头角的新人,正逢好时机得以尽情施展抱负。我在中书省和翰林院任职,掌管起草诏书,侍奉在皇帝身边。夜晚被皇帝召到浴殿商议国事,春日里游玩,在柏梁台宴饮沉醉。傍晚从银台门出来,朝服上还带着皇宫中的香气。作为一个儒生能到这样的地步,我自己都觉得仿佛触摸到了苍穹。 我今年四十二岁,就已经在清淮旁边的郡中担任郡守。郎官的职位名正言顺,腰间挂着金印,官服色彩鲜亮。见到你我深感惭愧,反思自己又怎能不感到悲伤呢。 古人很看重官职的交接更替,交接的人子孙后代都不会忘记彼此。当年在中书省,刘禹锡接替左司郎中一职,他和白居易为此写了不少诗篇。何况我有幸在翰林院任职,而你位列尚书省。 我打算把官职和姓氏刻在山寺的翠竹上。我们共同保有这不朽的名声,日后就像人们怀念召公的甘棠树一样被人铭记。 官职的升降又哪里值得一提,人与人的相聚离散又哪有长久不变的呢。现在就让我吟唱这首诗,为你送上这离别的美酒。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