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绝诗 庶子泉

物形固天造,物景不自胜。 泉乎未遇人,石罅徒流迸。 宫相政多暇,行乐蹑岩磴。 发蒙涨为溪,幽致兹焉盛。 唐贤大历后,峭壁刻名姓。 我来一何暮,今秋始乘兴。 山势环有缺,山门壶引柄。 乍挹清泚姿,颇惬幽闲性。 味将春茗宜,光与晓岚暝。 架竹落僧厨,远声入清磬。 何当宿禅室,欹枕终夜听。 饮多病骨换,照久尘逈。 销尽谪居愁,无心治归艇。

译文:

世间万物的形态本就是上天造就的,而它们所呈现出的景致,自身却无法彰显其美妙。就说这泉水吧,如果没有遇到赏识它的人,它只能在石头的缝隙间白白地流淌迸溅。 那位宫相政务之余有很多闲暇时光,便踏着山间的石磴去游玩赏景。他发现了这处泉水,对其进行开发,让它蓄积起来涨成了一条小溪,从此这里清幽的景致才变得繁盛起来。 自唐代大历年间以后,那些贤士们就在这峭壁上刻下自己的姓名。我来得多么晚啊,直到今年秋天才怀着兴致来到这里。 这山的走势环绕着有一处缺口,那山门就好似壶的手柄。我刚一靠近这清澈的泉水,就觉得它很符合我幽闲的性情。这泉水的味道和春天的茗茶很是相配,它的波光与清晨山间的雾气相融合。 人们架起竹子把泉水引入僧人的厨房,那远远传来的流水声和清脆的磬声交织在一起。 我什么时候能在这禅室中留宿呢,斜靠着枕头整夜聆听这泉水的声音。喝了这泉水,或许能让我多病的身体得到改善,长久地对着这泉水,能洗尽我身上的尘世气息。它能销尽我被贬谪居住在此的愁绪,让我无心去整治归乡的小船。
关于作者
宋代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