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朱校理知潍州

东国连年水伤稼,使君到部即行春。 茫茫四野潢污竭,欝欝万行桑柘新。 俗不好奢田器贵,狱无留系吏家贫。 齐人忽怨归朝速,自是承明侍从臣。

译文:

东方的国家(这里指潍州所在地区)连年遭受水灾,庄稼都受到了损害。您(朱校理)一到潍州任职,就开始巡查劝耕,关心农事。 曾经茫茫一片、积水成灾的四野,如今积水都已干涸。那郁郁苍苍的千万行桑树和柘树,都长出了新叶,充满生机。 当地的风俗不崇尚奢侈浪费,所以农具很受重视,价格也相对较高。监狱里没有积压未处理的案件,官吏们也因为廉洁奉公而家境清寒。 潍州的百姓忽然抱怨您这么快就要回朝廷任职了,可您本来就是在承明庐侍奉皇帝的近臣呀。
关于作者
宋代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