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张仲通追赋陪资政侍郎吴公临虚亭燕集寄呈陜府祖择之学士

吾家陜之北,陜事吾能说。 孤亭占城隅,形胜最殊绝。 云消天宇空,极目鸟飞灭。 大河西北来,汹涌地脉裂。 万里卷流沙,长驱走溟碣。 群山势离合,披靡随曲折。 林薄带村墟,郊原如绣缬。 祠宫望神禹,闲田指虞芮。 高丘想巫咸,空岩怀傅说。 圣贤迹已远,缥渺见风烈。 吴公昔为守,治行莹冰雪。 君从丰镐来,华馆息尘辙。 主人喜佳客,置酒升𫶇嵲。 清欢浩无涯,烛至樽未撤。 谁知捧手辞,遽有幽明诀。 至今犹堕泪,遗爱满耆耋。 择之新下车,条教悉施设。 依然典刑在,先后如符节。 嗟予仕京邑,苟禄自羁绁。 丘垄翳荒松,三年洒扫缺。 求归未能得,朝莫肠百结。 得君临虚诗,仿佛见里阙。 何时往登临,旷若目去䁾。 忧来复长吟,益使寸心折。

译文:

我家在陜州的北面,陜州的事情我能说得清楚。那座孤零零的临虚亭占据着城角,地势优越、风景壮美,真是世间少有。 云朵消散,天空空旷无垠,极目远望,连飞鸟的影子都消失不见。那汹涌的黄河从西北奔腾而来,仿佛要把大地的脉络撕裂。它卷起万里流沙,一路浩浩荡荡奔向大海边的碣石山。 周围群山的走势时合时分,顺着黄河的曲折蜿蜒而起伏,像是被黄河的气势所折服。树林和草丛环绕着村庄,郊外的原野就像色彩斑斓的锦绣。 从这里能望见祭祀神禹的祠宫,还能指着那片闲田说起虞芮两国让畔的故事。站在高丘上会想起巫咸,望着空荡的山岩会怀念傅说。古代圣贤的踪迹已经远去,但他们的风范还隐约可见。 吴公当年在这里做太守,他的政绩和品行像冰雪一样高洁无瑕。你从丰镐之地而来,在华丽的馆舍中停下奔波的车轮。主人很高兴迎来佳客,于是摆下酒宴,一同登上高耸的临虚亭。大家尽情享受着欢乐,那欢快的氛围没有边际,直到蜡烛燃亮,酒杯还没有撤下。 谁能想到那次拱手告别,竟成了生死诀别。直到现在人们想起他还会落泪,他留下的仁爱和功绩让老人们念念不忘。 祖择之你刚到任,各项政令和教化措施都已经安排妥当。这里依然留存着往昔的典范,前后两任太守的作为就像符节一样契合。 可叹我在京城为官,只是为了微薄的俸禄而被束缚。家乡祖坟被荒松遮蔽,我已经三年没能去洒扫祭拜。我想辞官回乡却不能如愿,从早到晚愁肠百结。 读到你写的临虚亭的诗,我仿佛看到了家乡的城阙。什么时候我能去登临那临虚亭,就好像眼睛去掉了遮蔽,能看得开阔明朗。忧愁涌起我又放声长吟,这更让我的心痛苦不堪。
关于作者
宋代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