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 淡树石屏

昔行巩洛间,马瘦天复阴。 寒烟淡不收,一拂横长林。 当时无画工,负此清赏心。 今朝石上迹,历历皆可寻。 轻素已纷泊,老干仍萧森。 坐令高兴还,野气生衣襟。 丹青不耐久,风日易消侵。 何如造化真,更彼岁月深。 昌言家素贫,购此糜百金。 请镌好事名,千古无消沈。

译文:

以前我在巩县和洛阳一带出行的时候,马匹瘦弱,天色又阴沉。 寒冷的烟雾淡薄而没有消散,像一幅轻柔的幕布横挂在广袤的树林之上。 可当时没有擅长绘画的人,让我这欣赏美景的清雅心境只能空负。 如今在这石头上的痕迹,当时的景象清晰地都能找到。 那淡雅的色泽就像轻薄的素绢纷纷飘落,苍老的树干依然显得萧疏阴森。 这让我一下子又有了高雅的兴致,野外的气息都弥漫在我的衣襟之间。 用颜料绘制的画作难以长久保存,很容易被风吹日晒侵蚀而损坏。 哪里比得上这大自然造就的真实之景,历经岁月的沉淀更加韵味悠长。 昌言家里向来贫困,却花了百金来购买这块石头。 我建议把那些喜好这件事的人的名字刻在上面,让这份喜爱千古流传,永不磨灭。
关于作者
宋代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