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者为量无大小,要于醉焉而已矣。 乃知一饮一石徒,醉乡欲到无几尔。 我幸俸薄饮不多,酩酊造次有余味。 有时酒伯投客辖,斗筲往往众所鄙。 近得元伯东海滨,饮少好吟性相似。 山青月白得意时,相对觞咏不能已。 直到千古醉者心,名利莫可污其埃。 乘兴弄笔窥造化,混沌窍凿可倒指。 须臾椽杵成巨轴,更唱迭和若宫征。 今公官满舍我去,独有姓名碑百里。 踟蹰预恐春风来,青草坐见饮地起。 诗须数寄续百篇,无使尘埃昏纸尾。
送元伯西归
译文:
喝酒的人酒量无所谓大小,关键是能喝醉就罢了。由此可知那些号称能饮一石酒的人,真正能到达醉乡的其实没几个。
我有幸俸禄微薄,喝酒也不多,但每次酩酊大醉都能留下许多余味。有时候酒友们相聚留客痛饮,那些酒量小的人往往会被众人看不起。
最近在东海之滨结识了元伯你,你饮酒不多却喜好吟诗,我们性情颇为相似。在青山明月令人得意的时光里,我们相对饮酒赋诗,乐此不疲。
我们能体会到千古以来醉者的心境,名利无法沾染我们的心灵。趁着兴致挥笔创作,探寻自然的奥秘,仿佛能轻易地洞悉宇宙的玄机。
一会儿工夫,就写出了长篇大作,我们相互唱和,音韵和谐如同宫音和征音一般美妙。
如今你任期满了要离我而去,只留下好名声在百里之地传颂。我犹豫着,预先担心春风吹来,到那时青草会在我们曾经饮酒的地方生长起来。
你要经常寄诗给我,续写我们的诗篇,可别让那些诗稿蒙上灰尘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