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侵官弄胸臆,青帝欲满勾芒慵。 骄阳暴苗不得秀,风俗相顾无颜容。 我公裨补造化手,乞许暂息平奸骢。 西湖景好天子借,讼简朝夕临青铜。 忽窥庭民有旱色,辍寝废饭忘巾筇。 访求雩法得古本,若可舒卷阴阳功。 除坛规土锸未动,精意已与神耳通。 雷官风师不敢息,先时奔走鞭群龙。 稚苗霶霈饱哺乳,一夕换得千里丰。 老幼欢呼相公雨,喜气酝酿为和风。 一封朝缄万室意,慰减焦思宽九重。 选牲祀龙益倾倒,大宅不满犹忡忡。 朴愚幕吏解公意,期雨沾足环海中。 不以一郡喜为喜,喜忧天下公之公。
喜雨上文相公
译文:
炎炎夏日,那象征着炎热的火神肆意妄为,仿佛侵占了本该属于春天之神青帝的职责,而主管草木生长的勾芒神也似乎变得慵懒起来。炽热的骄阳无情地炙烤着田间的幼苗,使得它们无法茁壮成长,百姓们彼此对视,脸上满是愁容,没了往日的神色。
我们的相公大人啊,他有着能够弥补天地造化的本领。此前天子允许他暂且卸下繁忙的政务,到西湖畔享受那美好的景致。在这里,案件稀少,他早晚对着铜镜,日子本可闲适自在。
然而,当他偶然看到庭院中百姓因干旱而愁苦的面容,便连睡觉、吃饭都顾不上了,也顾不上拿头巾和拐杖。他四处访求祈雨的古法,找到了古老的记载,仿佛掌握了能随意操控阴阳变化的神奇能力。
还没等用土锸去修建祈雨的祭坛,他那诚挚的心意就已经与神灵相通了。雷神和风神都不敢有丝毫懈怠,早早地奔走起来,驱使着群龙降雨。
顷刻间,稚嫩的幼苗得到了充沛雨水的滋润,就像嗷嗷待哺的婴儿喝饱了乳汁。仅仅一个晚上,千里大地就换来了丰收的希望。
老老少少都欢呼雀跃,称这场雨为“相公雨”。这份喜气在空气中弥漫,化作了轻柔的和风。相公大人将百姓渴望雨水的心意写成奏章呈给朝廷,宽慰了天子焦灼的思虑。
他挑选肥壮的牲畜祭祀龙神,态度极为虔诚。可即便一郡之地都因这场雨而欢欣,他却仍觉得不够,心中还是充满忧虑。
我这愚笨的幕僚能理解相公的心意,他期盼着雨水能润泽整个天下,让四海之内都得到充足的滋润。他不会只把一郡的喜悦当作自己的喜悦,而是将天下人的喜忧都放在心间,这才是真正的大公无私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