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韵和酬雷太简见贻之什

生长诗与书,不信世道难。 出处愧古人,章句得一官。 舌强不肯柔,开口谁欣欢。 十年走尘土,蹭蹬苦地寒。 纡朱非良贵,宁较厚与单。 古心自突兀,胸中鬰万端。 昔常玩于水,今乃知其澜。 身世心已灰,人事鼻可酸。 病卧得君诗,喜试昏膜看。 意远辞淡泊,稠重欲相宽。 以言药我病,吴鲈佐秦餐。 大句牵勉酬,韵高语难安。

译文:

我从小到大与诗书为伴,根本不相信世道艰难。 在出仕和隐居的选择上,我自愧比不上古人,只是凭借写文章、做诗词才谋得了一官半职。 我舌头僵硬,不肯说那些柔软讨好的话,一开口又有谁会高兴呢? 这十年来,我奔走于尘世之中,仕途坎坷,生活困苦,就像身处寒冷之地。 佩戴红色的官印绶带并非真正的高贵,我又怎会去计较俸禄的丰厚与微薄。 我有着古朴的内心,显得与众不同,胸中郁结着万千思绪。 过去我常常在水边游玩,只当那是普通的流水,如今才知道其中暗藏波澜。 我的人生经历让我心已如死灰,世间的人事又让人鼻子泛酸。 我卧病在床时收到了你的诗,满心欢喜地勉强睁开昏花的双眼阅读。 你的诗意境深远,言辞淡泊,情意深厚,想要宽慰我。 你用诗中的话语来医治我的心病,就如同用吴地的鲈鱼搭配秦地的饭菜。 我勉强写出大篇诗文来酬谢你,可你诗的韵律太高妙,我实在难以写出与之匹配的话语。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