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和中伏坐夜

万兵昏雨过,暑斗插云倾。 老佞溪蛙静,真交海月生。 游氛褰幕帟,远籁起茎英。 清洗尘埃虑,幽通造化情。 酸咸时味薄,寂寞古途亨。 去象筌真意,无形写天声。 诗疑窥杜子,文欲造盘庚。 身在清风国,神游白玉城。 希夷乘浩气,沆瀣饮元精。 坐久忘昏寐,回头有启明。

译文:

傍晚时分,一场昏沉的大雨如万马奔腾般过去了,暑气却仍在肆虐,好似要将插向云端的气势完全倾泻下来。 那些像老奸巨猾之人一样的溪蛙不再聒噪,安静了下来,而如真挚好友般的海上明月缓缓升起。 游动的雾气渐渐散去,仿佛撩起了幕帐,远处传来细微的声响,好似从花草茎荚间生发出来。 这一切洗净了我心中尘世的忧虑,让我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幽然相通。 那些世间的酸甜苦辣在此时显得淡薄无味,而那寂寞无闻的古老道路却通畅无阻。 我抛开事物的表象去探寻其中真正的意趣,用无形的文字书写那天然的声音。 我的诗作似乎有了窥探杜甫神韵的感觉,文章也期望能达到《盘庚》那样古朴厚重的境界。 此刻我的身体仿佛置身于清风拂拂的国度,精神也在白玉筑成的仙城中遨游。 我仿佛能如希夷先生一样乘御浩渺的元气,啜饮那清露般的天地精华。 我久坐于此,忘记了困倦与睡眠,回头一看,启明星已在天边闪耀。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