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景微西游

先生古肝脾,久恨不得识。 唯闻公卿家,要作门下客。 千载卞和泪,争磨荐书墨。 姓名落四海,履杂车马迹。 尘埃十年衣,几度改颜色。 纷纷九衢中,拭眼见珪璧。 敝褐埋众人,胸肺无丈尺。 从来饥渴心,既见转不释。 斗酒听语论,今古吐白黑。 秋入汴柳枝,买马欲西适。 虏方豺狼骄,似汉子弟国。 予知弱诸侯,必得主父策。

译文:

黄先生您有着古人般正直纯粹的品格,我很久以来就渴望结识您,却一直未能如愿。 只听闻那些公卿权贵之家,都希望您能成为他们门下的宾客。您就像当年的卞和,空有才华却长久不被赏识,只能暗自落泪,而众多的人却在为了举荐他人而磨墨书写荐书。您的大名早已传遍四海,您的足迹也混杂在车马往来的痕迹之中。 您穿着那沾染了十年尘埃的衣服,颜色都变了好多次。在繁华热闹的街道上,众人纷纷扰扰,我却一眼就看到了您这块美玉般的人才。虽然您穿着破旧的衣服混迹在人群之中,但您的胸怀和才识却深不可测。 我向来就对您充满了仰慕和期待,见到您之后这种倾慕之情更是难以释怀。我们一起喝着酒,聆听您的高谈阔论,您对古今之事都有着清晰的见解和评判。 如今秋天已经来到了汴河岸边的柳枝上,您打算买匹马向西远行。如今边境的敌人就像豺狼一样骄横跋扈,就如同当年汉朝时那些心怀不轨的藩国。我知道对于这些势力较弱的诸侯般的势力,您必定能提出像主父偃那样精妙的策略来应对。
关于作者
宋代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