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收南山头,太白青崔嵬。 我有泉石梦,坐对怀抱开。 小池数斛水,涉鸟来毰毸。 遗翎与行迹,纵横在苍苔。 忆得钓矶上,到家如一回。 蔬畦参差绿,采掇助酒杯。 痛饮不能去,遶竹犹徘徊。 主人林岩癖,笑傲苍烟堆。 心忧百里病,良田正黄埃。 欲知主人喜,雨抱山脚来。
登扶风王宗元山亭
译文:
南山顶上的云雾渐渐消散,太白山呈现出青苍而高耸的模样。我一直怀揣着亲近泉石山水的梦想,此刻坐在这山亭中,面对眼前美景,心中的郁结一下子就打开了。
山亭边有个小小的池塘,里面只有几斛水,却有涉水的鸟儿扑扇着蓬松的羽毛飞来。它们掉落的羽毛和留下的踪迹,横七竖八地印在那苍绿的苔藓之上。
这景象让我回忆起曾经在钓矶上的惬意时光,就好像刚从那里回到家中一般熟悉和自在。不远处菜畦里的蔬菜参差不齐地绿着,我采摘了一些来佐酒。
我尽情地痛饮美酒,都舍不得离开了,绕着竹子还在那里徘徊流连。
这山亭的主人对山林岩泉有着痴迷的喜爱,常常在缭绕的苍烟中悠然自得、纵情欢笑。不过,他心里还担忧着百里之内百姓的疾苦,眼下农田里的土地正被黄尘覆盖,庄稼缺水。
要是想知道主人什么时候会开心,那就是当带着雨滴的云气环绕着山脚涌来的时候啊,因为那意味着甘霖即将降临,农田有救,百姓也有了希望。
关于作者
宋代 • 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