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昔甫白在,造化困刀尺。 我生几年后,浪自镌顽石。 对花虽把笔,好句恨莫得。 耒阳与采石,孤坟没荆棘。 几欲肉白骨,再插风雅翼。 海为一杯酒,地为一领席。 醉坐吟万物,语出埋霹雳。 乾坤髓可掬,鬼神泪可滴。 人生贵适意,身是天地客。 糟床不可干,吟纸须强擘。 花落若解医,有金费千镒。
对花
译文:
从前诗圣杜甫和诗仙李白在世的时候,天地万物在他们的笔下就像被精巧的刀尺雕琢,他们穷尽了造化之妙。
我出生在他们之后好多年,却空自想要在顽石上镌刻诗句,想要有所创作。
面对花朵虽然拿起了笔,可遗憾的是怎么也写不出好的诗句。
杜甫在耒阳、李白在采石的孤坟,如今都埋没在荆棘丛中。
我好几次都希望能让他们死而复生,让他们重新为诗歌增添风雅的羽翼。
我把大海当作一杯酒,把大地当作一领席子。
我醉坐在这天地间吟咏万物,要是我能像李杜一样,说出的诗句能如雷霆般震撼。
我若能像他们那样,仿佛可以捧起乾坤的精髓,让鬼神也为之落泪。
人生最可贵的是能让自己舒心快意,毕竟我们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
那酿酒的糟床可不能空着没酒,写诗的纸也要用力去铺开书写。
如果花落能有医治忧愁的功效,就算花费千镒黄金我也愿意啊。
关于作者
宋代 • 黄庶
黄庶(一○一九~一○五八),字亚夫(或作亚父),晚号青社。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庭坚父。仁宗庆历二年(一○四二)进士,时年二十五(《伐檀集自序》)。其后历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同上书)。以其诗文及交游事迹考之,初幕长安,庆历末徙凤翔,旋随宋祁幕许州。后随晏殊重幕长安。皇祐三年(一○五一),又改幕许州,受知于文彦博。五年,文彦博徙知青州,辟庶为通判(清光绪《益都县图志·官师志》)。至和中,摄知康州。嘉祐三年,卒于任所,年四十。事见《黄氏金字牒谱》。曾自编《伐檀集》,《宋史·艺文志》著录《黄庶集》六卷,已佚。今仅存《伐檀集》二卷,卷上为诗。 黄庶诗,以明嘉靖六年乔迁订补本《伐檀集》(《山谷全集》附刻)为底本(藏江西省图书馆,有叶德辉亲笔跋),校以清乾隆缉香堂本(简称缉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清同治南城宜秋馆据明滇中李友梅本校刊本(简称宜本),清光绪黄菊秋翻刻《山谷全书》附刻本(简称黄本)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