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源濬发,睿图诞彰。 高明锡羡,累洽延祥。 巍巍艺祖,溥率宾王。 煌煌文考,区宇大康。 珍符昭显,宝历绵长。 物性茂遂,民俗阜昌。 甫田多稼,禾黍穰穰。 含生嘉育,鸟兽跄跄。 八纮统域,九服要荒。 沐浴惠泽,祗畏典常。 隔谷分壤,望斗辨方。 并袭冠带,来奉圭璋。 峨峨双阙,济济明堂。 诸侯执帛,天后当阳。 何以辨等,衮衣绣裳。 何以褒德,辂车乘黄。 声明焕赫,雅颂汪洋。 启兹丕绪,祐我无疆。 大统斯集,大乐斯扬。 俯隆宗祏,仰继穹苍。
真宗御制二首 奠瓒用《万国朝天》。
译文:
这是一首用于郊庙朝会的歌辞,以下是较为流畅的现代汉语翻译:
伟大的宋朝国运如鸿江之水,源头深远而流淌不息,圣明君主的宏图大业已然显著彰显。上天赐予我们福泽,国家历经多代的太平盛世,绵延着吉祥之气。
那巍峨高大的太祖皇帝,让天下四方都来称臣纳贡。那光彩照人的先皇,让整个国家一片安康。祥瑞的征兆清晰显现,大宋的国运长久无疆。万物生长繁茂顺遂,百姓生活富足昌盛。
广阔的田野里庄稼丰硕,禾苗和黍谷长势喜人、颗粒饱满。世间生灵都得到良好的养育,就连鸟兽也秩序井然。天下八方的土地,不论远近的各个地区,都沐浴在朝廷的恩泽之下,敬畏遵守着国家的典章制度。
即便身处山谷相隔、地域不同的地方,人们也能仰望北斗辨别方向。各地的民众纷纷穿上文明的服饰,带着珍贵的玉圭和璋璧来朝贡。
那高大巍峨的宫殿双阙,那庄严肃穆的明堂之中,诸侯们手持着束帛,皇后母仪天下端坐正位。
用什么来区分等级呢?是那绣着华美图案的龙袍和衣裳。用什么来褒奖贤德呢?是那装饰华丽的马车和驾车的良马。
国家的声名显赫昭著,雅颂之乐如汪洋大海般壮阔。开启这伟大的帝业,庇佑我们的国家永享福祉。
伟大的皇统得以汇聚传承,宏大的音乐尽情奏响。对祖宗的祭祀庄重隆盛,对上天的尊崇虔诚不已。
关于作者
宋代 • 郊庙朝会歌辞
郊庙朝会歌辞,是古代所谓的“大著作”,每一新朝建立,都必须重撰新乐新辞,以示改朝换代。宋朝建立伊始,于太祖建隆元年(九六○)二月,翰林学士兼判太常寺窦俨即上言:“三五之兴,礼乐不相沿袭。洪惟圣宋肇建皇极,一代之乐宜乎立名,乐章固当易以新词,式遵旧典。”从之,因诏俨专其事。俨乃改周乐文舞《崇德之舞》为《文德之舞》,武舞《象成之舞》为《武功之舞》,改乐章“十二顺”为“十二安”,盖取“治世之音安以乐”之义。祭天为《高安》,祭地为《静安》,宗庙为《理安》,天地、宗庙登歌为《嘉安》,皇帝临轩为《隆安》,王公出入为《正安》,皇帝食饮为《和安》,皇帝受朝、皇后入宫为《顺安》,皇太子轩县出入为《良安》,正冬朝会为《永安》,郊庙俎豆入为《丰安》,祭享酌献、饮福受胙为《禧安》,祭文宣王、武成王同用《永安》,籍田、先农用《静安》。此后乐章名称迭有增加和变化,至仁宗康定二年(一○四一),已扩展为“自《景安》而下七十五章,率以安名曲”。歌辞一般则由皇帝亲撰或分命大臣与两制儒馆之士撰述。 郊庙朝会歌辞,前八卷以中华书局排印本《宋史》为底本,酌校《宋会要辑稿》(简称会要)等。编排规格,则酌参考《全唐诗·郊庙歌辞》予以调整。《宋会要辑稿》多出底本之诗,编为第九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