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弟亲诣松楸时祭

上冢还家古所荣,白头今日倍伤情。 怀今又出高阳里,夹道争看太守旌。 应念少游尝有语,可能疏氏独高明。 昔湖水色清堪濯,毋使尘埃久污缨。

译文:

回老家上坟祭祖然后再返回家中,这在古时本就是荣耀之事。可如今我已白发苍苍,此时做这件事却更增添了许多伤感之情。 怀念着往昔,我又走出了高阳里。道路两旁的人们都争着来看太守出行的旗帜。 应当记得少游曾经说过的话,难道只有疏氏才称得上是高明之人吗? 昔日湖水的颜色清澈得可以洗涤东西,你可不要让尘埃长久地弄脏了帽缨啊。 注释:这里“六弟”可能是作者韩维的弟弟,“松楸”代指坟墓,“上冢”就是上坟,“高阳里”可能是他们家乡的地名,“太守旌”指太守出行的旗帜,“少游”可能是人名,“疏氏”也指某个人,“濯”是洗涤的意思,“污缨”中的“缨”原指帽带,这里可引申为自身的品德等,整体是劝诫不要沾染不良风气。
关于作者
宋代韩维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为淮阳郡王府记室参军。英宗即位,召为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通进银台司。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迁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因与王安石议论不合,出知襄州,改许州,历河阳,复知许州。哲宗即位,召为门下侍郎,一年馀出知邓州,改汝州,以太子少傅致仕。绍圣二年(1095年)定为元祐党人,再次贬谪。元符元年卒,年八十二。有集三十卷,因曾封南阳郡公,定名为《南阳集》(《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七)。《宋史》卷三一五有传。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