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江天多之淮东梁县迎先尉公柩兼陈言行省二首 其一

淮县当年逼塞垣,乃翁采棒此悬门。 余威尚可消奸猾,故老应思识子孙。 几岁荒邱埋月冷,九秋丹旐逆风翻。 访求合有遗文在,归与乡闾共讨论。

译文:

当年淮东的梁县紧挨着北方的边塞,你的父亲在这里任职,将采棒悬挂在门上以彰显威严。 他留下来的威望尚且能够震慑那些奸猾之徒,当地的老人们应该还记得他,也会因此关注到他的子孙。 多年来,他的坟墓在荒郊野外,只有清冷的月光相伴。如今在这深秋时节,你举着丧旗迎着逆风前行去迎回他的灵柩。 我想当地应该还留存着你父亲的一些遗文,等你迎回灵柩归来后,可以和乡亲们一起探讨研究这些遗文。
关于作者
宋代汪炎昶

汪炎昶(一二六一~一三三八),字懋远,婺源(今属江西)人。幼励志力学,受学于孙嵩,得程朱性理之要。宋亡,与同里江凯隠于婺源山中,名其所居为雪甆,自号古逸民,学者称古逸先生。元惠宗至元四年卒,年七十八。有《古逸民先生集》二卷。事见本集附录《汪古逸民先生行状》。 汪炎昶诗,以《宛委别藏》本为底本,并新辑集外诗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