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宜山在城西五十里有德庆庵在其下穹窿山福顺寺长老绍尧翁作诗取以雅宜为号求诗

雅宜山低一拳石,气压华嵩千丈碧。 不论城市与林丘,爱山例是诗人癖。 寒泉修竹苍崖底,青山解与高人语。 花落猿吟总是机,举似山僧尽成句。 山僧来献诗人号,百种不如山色好。 德庆禅床明月夜,馆娃人海红尘晓。 我知山心雅好静,荦确不容车马造。 草堂宜雨又宜晴,藜杖芒鞋时一到。

译文:

雅宜山看起来就像一个拳头大小的石头般低矮,可它的气势却能压过那华岳嵩山千丈的碧绿山峰。 不管是生活在城市里,还是隐居在山林间,喜爱山水大概是诗人们共有的癖好。 寒冷的泉水潺潺流淌,修长的竹子在苍崖底下摇曳,那青山仿佛能与高雅的人亲切交谈。 花朵飘落,猿猴悲吟,这一切都蕴含着自然的玄机,把这些景象说给山僧听,他们都能吟出美妙的诗句。 山僧前来请求用“雅宜”作为自己的名号,世间百种事物都比不上这秀美的山色。 德庆庵里的禅床在明月照耀的夜晚显得格外静谧,而馆娃宫那边则是一片人海,在红尘中迎来破晓。 我知道山的本心是喜好安静的,它那崎岖不平的山路不容车马随意到访。 那山间的草堂不管是在下雨还是天晴的时候都别有一番景致,我常常拄着藜杖、穿着芒鞋去那里游览一番。
关于作者
宋代陆文圭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征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为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