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袁仲野赴毘陵

儒吏不相得,异器如薰莸。 儒视吏不屑,吏嫉儒为仇。 俗儒不知变,𫍢𫍢孔与周。 事丛委不理,言大怍不酬。 嗟乎铅椠生,谢此刀笔流。 安得经济手,一洗吾侪羞。 当路有达官,邻境逢仁侯。 留情案牍间,举人拔其尤。 君抱汲古学,才识推兼优。 肯随鸡鹜争,会偕鸾鹄游。 高风动寥廓,兹土岂淹留。 独怜老知己,青灯守荒丘。 不堪明时用,空怀当世忧。 斯文付后死,已矣复焉求。

译文:

儒者和官吏往往难以融洽相处,就好像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一起,完全是不同类型的人。 儒者看不上官吏,觉得他们粗俗;官吏则嫉妒儒者,把他们当成仇人。那些庸俗的儒者不懂得变通,只知道喋喋不休地谈论孔子和周公的道理。一旦事情繁杂起来,他们就处理不了,说得头头是道,可实际做事却没有成效。 唉,像我们这些舞文弄墨的书生,真该远离那些舞文弄法的刀笔小吏。怎样才能出现有经世济民才能的人,来洗刷我们这一类人的耻辱呢? 好在现在当权的有通达的官员,相邻地方也有仁义的长官。他们留心公文事务,选拔人才能挑出其中的佼佼者。 你怀有深厚的学识,才学和见识都十分优秀。你不会像那些鸡鸭一样去争名夺利,而会和鸾鸟、天鹅一起遨游。 你的高尚风范会震动广阔的天地,这片土地怎么能留得住你呢。 我只可怜自己这个你多年的老友,只能在青灯下守着这荒僻的地方。我没办法在这清明的时代发挥作用,只能空怀着对世间的忧虑。 传承文化的事就交给像你这样能活到以后的人了,我这一生也就这样了,还能有什么别的追求呢。
关于作者
宋代陆文圭

陆文圭(一二五○~一三三四),字子方,江阴(今属江苏)人。度宗咸淳三年(一二六七)膺乡荐,时年十八。宋亡隠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四年(一三一七)再中乡举,朝廷数度征召,以老疾不应。卒年八十五。有《墙东类稿》二十卷,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仍辑为二十卷。清光绪《江阴县志》卷一六有传。 陆文圭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