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门性不闻,学者失其义。 上中下为三,善与恶为二。 邹洛异而同,韩扬同而异。 不指理不明,不兼气不备。 理无智无愚,气有驳有粹。 本体在涵养,工夫由克治。 立义以居敬,存诚以去伪。 曾思两卷书,学问千古事。 性外无余天,斋中有乐地。
性斋二首为分湖陆提举作 其一
译文:
在孔子的门下,关于“性”的具体教诲很少听闻,后来的学者们也就失去了对“性”原本含义的正确理解。
有人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有人将人性简单归结为善和恶两种。邹地(孟子故乡,代表孟子学说)和洛地(二程讲学之地,代表程朱理学)的观点看似不同实则有相通之处,而韩愈和扬雄的观点表面相同,内里却存在差异。
不指明“理”,“性”的道理就难以明白;不兼顾“气”,对“性”的认知就不够完备。
从“理”的层面来说,无所谓聪明与愚笨;但从“气”的方面看,却有驳杂和纯粹的区别。
人性的本体需要靠涵养来守护,修身的功夫则要通过克制私欲来达成。
确立正确的义理并且心怀敬畏,秉持真诚之心以去除虚伪。
曾子所著的《大学》和子思所著的《中庸》这两部书,承载着千古以来做学问的真谛。
在人性之外,再没有其他的“天”道,在这“性斋”之中,便有能让人获得快乐的天地。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