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友叹

昆吾莫邪轻毛锥,平生故人皆引去。 剡溪之皙绛邑黔,独与石君作一处。 中书间起免冠谢,辄被溺冠仍嫚骂。 见几自媿后穆生,正恐髠舂不与赦。 有时怒髪竖相如,熟视蒙恬挽其须。 泓尤沦弃敢自爱,老龟支床息犹在。 荆山风雨朝暮号,璞在吾怀足何罪。 恨不雪耻酬诸姬,背水一战汉为池。 楮生不改旧边幅,三褫何但高阁束。 客卿骑项百折磨,犹恐玄能赤吾族。 此时不平义重生,阳城裂麻欲死争。 平生国士立桥下,誓死守此漆身哑。

译文:

### 译文 像昆吾、莫邪那样的宝剑都轻视毛笔,我平日里的那些老友也都纷纷离我而去。 那像剡溪纸般白皙的、绛邑墨般黝黑的友人,如今只剩下我独自和端砚石君相伴在一起。 中书令有时起身脱帽谢罪,却总是被人弄湿帽子还遭人谩骂。 我见机行事,自愧比不上当年懂得适时引退的穆生,真怕像那些被剃发舂米的人一样得不到赦免。 有时我像蔺相如一样怒发冲冠,怒目看着蒙恬还想揪他的胡须。 砚池里的墨水即便被人弃用,我又怎敢自我爱惜呢,就像那老龟被用来支床,可气息还在。 荆山早晚都在风雨中悲号,我怀揣着美玉又有什么罪过呢。 我恨不能雪洗耻辱来酬谢诸位友人,要像背水一战那样,把汉朝的城池当作自己的战场。 纸还是保持着原来的样子,即便多次被贬低,又岂止是被束之高阁。 外来的客卿骑在我们头上百般折磨,还担心墨会让我们全族都变黑。 这时心中的不平激起了正义,就像阳城坚决撕裂诏书拼死抗争一样。 平生有国士风范的人站在桥下,发誓要坚守这份气节,哪怕像豫让那样漆身吞炭变成哑巴也在所不惜。 ### 解析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以“文房四友”(笔、墨、纸、砚)自喻,抒发了诗人在困境中坚守气节、愤懑不平以及渴望雪耻的情感。诗中运用了诸多历史典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
关于作者
宋代谢翱

谢翱(一二四九~一二九五),字臯羽,自号晞髪子,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浦城(今属福建)。度宗咸淳间应进士举,不第。恭宗德祐二年(一二七六),文天祥开府延平,署咨事参军。文天祥兵败,避地浙东,往来于永嘉、括苍、鄞、越、婺、睦州等地,与遗民故老方凤、吴思齐、邓牧等多有交接,名其会友之所曰汐社,义取“晚而有信”。元成宗元贞元年卒于杭州,年四十七。著有《晞髪集》、《西台恸哭记》、《天地间集》等。事见《晞髪集》附录方凤《谢君臯羽行状》、吴谦《谢君臯羽圹志》,《宋季忠义录》卷一一有传。 谢翱诗,第一至五卷以明弘治唐文载刻本为底本,校以明嘉靖程熙刻本(简称程本)、清康熙平湖陆大业刻本(简称陆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第六卷以陆大业刻《近稿杂诗》为底本,校以《四库全书·晞髪遗集》(简称四库本)等。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