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庙前柏,手版贼其枝。 枯秭无生气,众目炫一时。 何如孔公笏,铁面含霜姿。 虺蛇何足道,正气屡奸欺。 祥符庆历间,岂无纤人斯。 闻之胆为落,不在彼在兹。 圣学亿万年,圣源浩无涯。 八传得巨源,愤学求似之。 遗经与遗物,保护如婴儿。 万里去复远,见者咸赍咨。 况此一尺槐,千载孔林思。 非无原壤杖,非无少正铍。 用舍各有时,小大各有施。 畴能起段公,共赋甘棠诗。
击蛇笏
译文:
### 开头引入:以孔明庙柏引出孔公笏
在孔明庙前,那高大的柏树本应枝繁叶茂、充满生机。然而,有人却用手版去砍折它的树枝,使得原本干枯的枝条更加没有了生气。不过,这也只是让众人一时觉得新奇罢了。可相比之下,孔公的笏板就完全不同。那笏板仿佛有着铁面无私、如霜般冷峻的姿态。
### 赞美孔公笏体现的正气
像那些小小的虺蛇根本不值得一提,而孔公笏所代表的正气却多次遭受奸邪之人的欺辱。在祥符和庆历年间,难道就没有那些卑鄙小人吗?他们听闻孔公笏所蕴含的正气,恐怕胆都要吓破了。这种震慑力,关键不在于其他外在的东西,而在于这笏板所承载的正气。
### 阐述圣学传承与对遗物的珍视
圣学传承已经历经了亿万年,它的源头就像浩瀚的大海,没有边际。经过八代的传承到了巨源,他怀着满腔的热忱去学习,力求达到圣学的境界。对于圣人遗留下来的经典和遗物,他就像保护婴儿一样精心呵护。哪怕相隔万里、路途遥远,见到这些遗物的人都会发出赞叹。
### 以孔林槐木笏引发联想
更何况这一尺长的槐木笏板,它让人不禁想起那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孔林。当然,世间并非没有像原壤的拐杖、少正卯的铍那样的事物。它们的被使用或者被舍弃都有各自的时机,大小也都有各自的用途。
### 结尾表达期望
谁能够让段公复活,一起创作像《甘棠》那样赞美贤人的诗篇呢。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