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季子墓

圣人如日月,下照无党私。 藏珠与韫玉,所得自华滋。 恭惟吴季子,夙禀明睿姿。 近取子臧节,远绍泰伯基。 两以大国让,廉风起蛮夷。 观乐义已烛,挂剑心如饴。 时方尚诈力,子独恪且祇。 时方事寇攘,子独甘弃遗。 孔子不到吴,闻风重赍咨。 佳城介申浦,采地亦在兹。 特书寄余哀,岂不遐迩思。 惋惋龙蛇翥,皎皎星日垂。 禹世怀道义,取舍实系之。 寄言邦之人,无但岘首悲。

译文:

圣人就如同天上的日月,向下照耀世间没有任何偏私。这就好像将珍珠藏起、美玉深藏,自然会散发出光彩。 我满怀敬意地想起吴国的季子,他生来就具有聪慧明智的资质。他就近学习子臧坚守节操的品行,往远了说是继承了泰伯让国的基业。他两次将大国的君位拱手相让,这种廉洁的风气在蛮夷之地都流传开来。 他观赏音乐时,能深刻领悟其中的大义;他挂剑于墓树,那份重诺之心如同尝到了饴糖般甘美。当时的社会正崇尚欺诈和武力,只有他坚守恭敬与诚信;当时的人们都忙于掠夺和侵犯,只有他甘愿被人遗忘。 孔子虽然没有到过吴国,但听闻季子的风范后,也连连赞叹。季子美好的墓地位于申浦,他的封地也在这里。孔子特别在史书上记载此事以寄托自己的哀伤,这怎能不让远近的人都对季子深深怀念呢? 季子的事迹就像婉曲飞动的龙蛇之笔,又像皎洁明亮的星辰与太阳永垂不朽。在整个时代中,人们对道义的秉持,以及对事物的取舍,都与季子的行为息息相关。 我想告诉当地的人们,不要只像对着岘首碑那样空自悲伤,更要铭记季子的品德和精神啊。
关于作者
宋代白珽

白珽(一二四八~一三二八),字廷玉,号湛渊、栖霞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理宗景定元年(一二六○)入太学。度宗咸淳中以诗著,与同邑仇远合称仇白。宋亡,以教授生徒为业。后以荐为太平路学正,历常州路教授、江浙等处儒学副提举,以兰溪州判官致仕。元文宗天历元年卒,年八十一。有《湛渊集》八卷,已佚。清杭州沈崧町辑为一卷。事见本集附录明宋濂《湛渊先生白公墓志铭》。 白珽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与新辑集外诗合编为一卷。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