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介甫赴官塘汤氏馆

东卢山下义门中,弘开讲席招蜀翁。 主人择客又择主,童蒙求我我求童。 俊杰识时审出处,道义结交全始终。 惟应上墓似庞老,便合移家随葛公。

译文:

在东卢山下的那个注重礼义的家族之中,他们隆重地开设讲学的场所,聘请有才学的人来此任教,就像迎接蜀地的贤才一样。 这家的主人既慎重地挑选前来任教的宾客,也重视自己在这师生关系中的责任;求学的孩童有向老师学习的意愿,而老师也渴望教导这些纯真的孩子。 那些杰出的人才能够认清时代的形势,审慎地选择自己的出处去留;凭借道义来结交朋友,并且自始至终都能坚守这份情谊。 我只希望李介甫能像庞德公上鹿门山隐居一样,有自己的追求与坚持;也应该像葛洪带着家眷一同隐居那样,能够有一个安顿身心的地方,在这汤氏馆好好地开展自己的事业。
关于作者
宋代仇远

仇远:(1261-?) 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咸淳间,以诗名。元大德九年 (1305),尝为溧阳教授,官满代归,优游湖山以终。著有《兴观集》、《金渊集》及《无弦琴谱》。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