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兴

馿鸣有何好,晋人多爱之。 胡不大堤上,隔花听马嘶。 胡不茅屋下,带月听荒鸡。 我疑古之狂,矫世本尚奇。 蜡屐柳下锻,结髦剑首吹。 端是味无味,以待知者知。 满腔浩然气,抑鬰无所施。 引颈一长鸣,万里风云悲。 敢问驷与骢,立仗夫何为。

译文:

驴子的叫声有什么好听的呢,可晋代好多人偏偏喜爱听。 他们为何不去大堤之上,隔着花丛聆听骏马的嘶鸣声呢? 又为何不在茅屋之下,伴着月光倾听荒鸡的啼鸣声呢? 我怀疑古代那些狂人,矫正世俗原本就崇尚新奇之事。 就像有人穿着蜡屐在柳树下打铁,有人在剑首系上髦带然后吹奏。 这实在是品味那看似无味的事物,以此等待真正懂的人来理解。 他们满腔怀着浩然正气,却压抑忧郁无法施展。 伸长脖颈引吭一叫,仿佛能让万里风云都为之悲戚。 我想问那些名贵的驷马和骢马,它们被立在仪仗之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
关于作者
宋代仇远

仇远:(1261-?) 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咸淳间,以诗名。元大德九年 (1305),尝为溧阳教授,官满代归,优游湖山以终。著有《兴观集》、《金渊集》及《无弦琴谱》。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