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巳岁三月为溧阳校官上府经乌刹桥和陶渊明韵

一日不见山,胸次尘土积。 老来志益壮,清游等畴昔。 钟山草堂古,每恨身微翮。 况是佳丽地,牛马风不隔。 遑遑问征路,冉冉供吏役。 渊明田可秫,肯为五斗易。 石桥跨淮水,岐路由此析。 俗驾何时回,为尔谢松菊。

译文:

一天看不到山,我的胸中就像堆积了不少尘土一样烦闷。 人虽然老了,但是我的志向却越发坚定,如今这畅快的游历就如同往昔一般。 钟山那古老的草堂,我常常遗憾自己像小鸟一样羽翼不够丰满难以到达。 何况这里本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与钟山相隔不远,就算牛马走失也不会跑出这片区域(形容距离近)。 我匆忙地打听着远行的道路,日复一日地忙于这琐碎的官府差役。 陶渊明有田可以种高粱酿酒,他怎肯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放弃自己的追求呢。 这座石桥横跨在淮水之上,道路在这里分了岔。 我这被世俗事务羁绊的行程什么时候才能折返啊,到那时我一定要向松菊表达我的歉意(指自己因俗务耽误了与自然相伴)。
关于作者
宋代仇远

仇远:(1261-?) 字仁近,一字仁父,号山村民,钱塘 (今浙江杭州) 人。咸淳间,以诗名。元大德九年 (1305),尝为溧阳教授,官满代归,优游湖山以终。著有《兴观集》、《金渊集》及《无弦琴谱》。

纳兰青云